2025-02-07 21:45
“在我看来,社区服务的魅力就是乐享助人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魏腾阳,以心换心推动红居街社区77户残疾人的幸福生活,他有着用不完得劲儿。
“再忙也不能耽误这件事儿”
西城区广外街道红居街社区是2021年成立的,魏腾阳从2022年开始担任社区残协主任一职。为了把辖区残疾人工作基础打扎实,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健全残疾人居民的基础档案台账。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他与居民张阿姨结识。这次看似普通的相识,却成为了魏腾阳快速提升残疾人服务认识的发端。
张阿姨家属于一户多残,她与老伴都已是80岁高龄的老人。走访中,因张阿姨是精神残疾且符合免费服药政策,魏腾阳很快帮她完成了申请。
作为社工,落实了惠残政策,自己的工作原本也就合格了。而魏腾阳在梳理入户情况,登记完善基础信息时意识到,老两口都是残疾人,也都是高龄老人,他们拿药方便吗?带着这个问题,魏腾阳再次入户问需,得到的答复与他内心的疑问一致,取药确实是张阿姨家的难题。
自此以后,为老人定期取药成了魏腾阳雷打不动的服务内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将取好的药给张阿姨送上门。
“残疾人生活里遇到的困难是很特殊的,对于社区提供服务的需求也与大多数居民不尽相同。做好残疾人服务,除了用情还要用心,其实他们生活中的‘大问题’对于我们而言,可能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魏腾阳在不断了解和解决张阿姨家的困难中,对开展残疾人工作有了很深的体会,在做好服务上也更加自信。
调动社会资源做好残疾人服务很关键
居民服务多数是事儿,而残疾人服务更注重人。2022年,一位户籍地为广外街道的残疾人,在山东流浪乞讨时被发现后,经过救助站帮助返回了北京。
经过查证,这位残疾人姓邱,原本的户籍在红居街社区的管辖范围内。在及时妥善解决这位残疾人生活中,魏腾阳根据街道和社区的安排,将其安顿在了辖区养老院。之后的日子里,魏腾阳一遍遍地往敬老院跑,帮助他补办户口本、身份证。
“邱大爷,您的户口本办下来了,下一步就该给您办理低保、申请救助金了,以后您的生活就有保障了”为老人跑腿儿不仅让两人熟识起来,隔三差五的看望更让老人内心温暖无比。
在邱大爷心里,魏腾阳仿若自己的亲人。入住养老院半年后,邱大爷因病住到了房山区第一医院。住院期间,魏腾阳和社区同事不辞辛苦地往返于西城与房山,帮助邱大爷办理住院期间的各项事宜,周到细致地服务一度让同住的病人以为魏腾阳就是老人的亲属。
如今,邱大爷回京已经2年了。在魏腾阳和社区的持续帮助下,老人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为老人服务的经历,让魏腾阳深深体会到做好残疾人服务必须要更多的调动社会资源。问及今后的服务,魏腾阳想的最多的就是搭建社区综合助残平台,通过连接更多的助老、助残资源,让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照耀到每一位有需求的残疾人。
残疾人在社区服务对象中的数量并不多,但他们的特性突出,需求领域很广,特别需要社工们的帮助。魏腾阳在社区残协工作的两年来,为辖区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办代办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而让残疾人和辖区居民看到感受到的是社区专业的服务,是社工一心为民的情怀。魏腾阳相信,只要心中向阳,就总能在坎坷中找到生活的意义。践行中,这句话也在深深影响着魏腾阳服务的残疾人朋友们。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