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 15:55
2月8日起,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实施,使用10年的2014版标准同时废止。据报道,新国标严格限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使用,明确山梨糖醇不能添加到包装饮用水、浓缩果蔬汁和果蔬汁中,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等物质不得在各类食品中使用等。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如果合理、规范使用,不仅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延长食品储存时间,还能提升食物口感、丰富食品种类。但近年来,一提到食品添加剂,很多人会联想到“科技与狠活”,以至于谈食品添加剂色变。食品添加剂在消费者心中“变质”,跟部分自媒体博主的过度渲染有关,也跟相关标准滞后不无关系。
曾引消费者热议的面包防腐剂“脱氢乙酸钠”,不仅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可以延长食品存放期,也较为安全,20多年来一直被允许在面包、糕点等中使用。然而,随着消费者对烘焙食品的需求增加,长期摄入脱氢乙酸钠可能影响身体健康。有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多次大量食用脱氢乙酸钠,可能造成动物取食减少、体重下降、凝血能力下降、肝肾组织变化等问题。
十年来,我国消费者的食品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主食之外,“粮肉菜果鱼”等多类型食物的需求也在增加,老百姓希望吃得丰富、吃得健康;食品工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曾经“不能不加”的添加剂有些已经“可有可无”、曾经屈指可数的添加剂种类已经数不胜数。在新的环境和需求下,食品添加剂标准之网需要织得更牢、更密。新国标与时俱进做出删除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调整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严格限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使用、新增对个别甜味剂共同使用时的总量控制要求等改变,为食品生产企业划出更清晰的红线、提高了食品生产的安全标准,更是为了回应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关切、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标准已明确,关键在落实。去年2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就已发布新版标准,给食品生产企业预留了一年的过渡期。目前,多地也已发文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按照新版标准规定,主动开展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以及包装标识等方面的对照自查。企业应自觉学习新知识、更新生产工艺、合规生产经营。相关部门也需加大执法力度,倒逼食品生产企业按照新国标添加,让消费者少吃点“科技与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