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16:58
近期,春节档电影热度节节攀升,观影的人越来越多。可据法治日报报道,影院内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给人留下不好的“观感”。
有人蛮横霸座,1月29日,安徽蚌埠一男子带母亲观影,嫌弃自己买的前排座位视线不好,强行霸占后排他人座位,还叫嚣“我就坐,你管我怎么着”,最终导致警方介入、300多名观众因此退票。有人吵闹喧哗,不是和同行伙伴大声讨论剧情,就是放任孩子随意跑闹,看到激动处甚至脱鞋或踩别人椅背,仿佛影院是自家地盘。有人举着手机对着正在放映的电影录音录像,转头就放在社交平台上。有人把榴莲、臭豆腐等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带进影院,还随地乱扔瓜子壳、口香糖……
再小的不文明行为,都是公众的“眼中钉”;在提供精神享受的影院空间,不文明行为显得更加扎眼。影院内,手机屏幕不停地发出光亮,影响身边观众无法沉浸式观影;近距离内,即便只有一人“不安分”,观众便难以集中注意力。影院外,一些人眼里的“安利行为”,则可能侵害他人的利益。特别是屏摄、盗摄猖獗,影片的重要情节被大量剧透,既影响之后观众的观影体验,也涉嫌侵犯电影的知识产权。种种旁若无人地行不文明观影行为,让人不禁疑问:到底是来当观众,还是扫别人兴的;是来欣赏艺术,还是暴露个人素养?
影院属于公共场所,不是私家放映厅。近年来,多地影院积极推进文明观影。比如,上海推出“静音观影舱”,为观众提供差异化的选择;浙江杭州进行“文明观影分”试点,累计扣分达上限者将限制购票,相当于建立了观影“黑名单”。一张小小的电影票,就是一份关于文明观影的承诺。这个承诺,观众要自觉遵守,影院也要尽力维护。
一部好电影,是由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热滚烫,影院必将迎来又一个繁荣周期。国产好电影越来越多,既是观众的福音,也对观众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文明观影,才算没有给澎湃的电影市场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