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16:24
尽管这个冬天的大部分时间没有那么冷,却一点儿也不耽误滑雪爱好者奔赴各大雪场的脚步。特别是春节假期,很多人前往北京周边甚至远赴东北,继续享受着冰天雪地里的速度与激情。然而,作为一项颇具挑战性的极限运动,滑雪对配套装备和安全意识有着很高的要求。当滑雪爱好者们在雪场上驰骋的时候,雪场的救援队员正全天值守,默默守护着雪友的安全。就在去年,滑雪巡救员还成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之一。
现场直击
10分钟将伤者送到医务室
军都山滑雪场每天上午8时开门。在顾客到达之前,救援队队长王春雷就已经和同事们穿好雪服,套上一件反光背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雪场的防护设施是减轻滑雪损伤的第一关,每天救援队员都会先对软质防护柱、防护网和标识进行检修。
“雪场营业过程中,游客会时常将防护设备撞坏,因此我们会随时对设备进行检修。”王春雷说,防护网是保障游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如果防护网出了问题,滑雪者控制不住方向时就可能摔出雪道,导致受伤。救援队的队员高宇说:“雪道上包括救援电话标识、方向标识等,都是我们重点检查的地方。有时经过一夜的风雪,标识可能脱落,这关系到滑雪者能否第一时间拨打救援电话。除此之外,通信设备是否顺畅、雪道中是否有掉落的杂物,也需要认真检查。”
完成前期检查后,雪场正式营业。滑雪者乘坐缆车陆续出发,救援队员则分布在雪场内的值班点位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处理各类滑雪安全事件。
上午10时10分,正在巡逻的王春雷的对讲机突然响起:“4号道下部一位客人摔倒,腿部受伤,站不起来了。”王春雷听闻后迅速滑向医务室,脱掉雪板,扛起担架就走,边走边用对讲机呼叫其他队员前来帮忙。仅仅3分钟,王春雷和同事就赶到了受伤者身边。受伤的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此时他侧卧在雪道上,左腿弯曲,一只手伸直垫着头,另一只手抱紧伤腿,正给自己按摩并试图伸直伤腿。一位成年女性看上去是孩子的家长,站在一旁手足无措,显得十分焦急。
“是这里疼吗?还能站起来吗?”王春雷一边轻轻按压孩子的伤处,一边耐心地询问。因为伤者已不能站立,王春雷初步判断可能伤及骨头,便先用夹板将伤者的伤腿固定,然后几人合力将伤者移到了担架上,6名救援队员一起将伤者小心翼翼地抬回了医务室。
从孩子摔倒到被抬到医务室,用时不到10分钟。“孩子有两年没滑雪了,控制不住速度。”孩子的家长说,看到孩子摔倒后,她大脑顿时一片空白,感到手脚冰凉,连碰也不敢碰孩子,生怕哪里做得不好让孩子二次受伤;看到救援队前来救援,而且来的速度非常快,她的心一下就踏实了。
即便人少的时候,救援队员一天也要帮助几十位摔倒后站不起来的滑雪者,高峰期一天更是需要帮助上百人。从早晨营业开始到傍晚营业结束,救援队员几乎一天都不能脱掉雪服雪具,需要绷紧神经在值班点待命,随时准备出发。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巡逻队队员李鑫达表示,由于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高低落差超过900米,即便队员们天天滑,也需要保持极大的注意力;护送伤员下山的过程中,更是要拿出120%的注意力,不仅要关注前方路线,也要在下滑时预想接下来数百米的雪道有几处转弯,如何保证护送过程的平稳。
“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肯定会不适应,不仅仅是寒冷和体力上的辛苦,还有就是精神上的紧张。”李鑫达说,一来是担心救援过程中出现意外,怕对受伤者造成二次伤害;二来因随时待命,精神要一直紧绷,这其实让人很疲劳。随着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增长,工作越发熟练和稳当,精神疲劳才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幕后探秘
上岗需过滑雪医疗两道关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9个新职业,“滑雪巡救员”名列其中。新职业也意味着从业门槛更高了,要求工作更加专业、更加规范化。“这是一份新职业,既是一个新挑战,也是一种新体验。”救援队员们说。滑雪者体会的是“雪上飞”的乐趣,而救援队员却必须时刻准备着“追”上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救援队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追”上不断提高的从业要求。
在正式上岗前,救援队员首先要经过滑雪技术和应急救护的考核,再经历实习期才能正式上岗。今年已是王春雷从事滑雪救援工作的第11年,他说从一名滑雪小白到成为滑雪救援队员,需要通过滑雪技术和救援技术两道关。
“从山顶用双板将伤者抬下山是最快和最稳的,从山顶到医务室仅需不到20秒。”王春雷说,滑雪者在哪里摔倒是不确定的,救援队员需要准确地停在滑雪者摔倒的位置,“所以每位救援队员都要熟练掌握双板滑行、转弯和刹车等技巧。”王春雷说,从一名小白到培训后具备初级道救援所需的滑雪技术,需要练习一至两个月;但要具备更高级别雪道的救援能力,还需要勤加练习。熟练掌握滑雪技术后,预备队员还要接受三甲医院的应急救护培训。“这些培训会让我们掌握止血、包扎和固定等基本应急处理技巧。”过了这两道关的队员,还需经过实习期,才能独立负责一条雪道的救援。
2022年,李鑫达应聘成为一名救援队员。“首先考察的当然就是滑雪能力。”李鑫达想起,当时考察的技术动作不少,包括S弯滑行、前刃及后刃推坡、安全摔倒和站起、单脚带板滑行、带板登坡等。
入职后,李鑫达经过了3个月的实习期,期间接受了更为严格的培训,包括处理骨折、处理伤口、处理失温等急救方法。“我们每名从业者都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李鑫达说,在实习期主要考察巡逻队员的工作表现,比如能否在救援过程中迅速定位——因为延庆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总共约20公里,雪道蜿蜒起伏,在接到救援电话后,巡逻队成员必须在脑中通过受伤者的简单描述生成“画面”,快速判断出受伤者所处的位置,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
去年,高山滑雪中心的巡逻队员曾接到一个救援电话,称有人在雪道上摔倒后出现了无意识的情况,队员们快速赶到现场,发现受伤的是一名年轻女性。当天风雪很大,她几乎说不出话来,队员担心她倒地后摔到了后脑,准备上颈托进行固定并转运。“我在给她裹急救毯的时候,隐约听见她说‘低血糖’,突然就反应了过来,立即将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喂给她。”几分钟后对方缓了过来,并在巡逻队员的保护下顺利下山。“能够快速判断伤情,不盲目救治,也是需要培养的能力。”李鑫达说。
贴心提醒
滑雪运动务必量力而行
在滑雪场里,救援队员见过大大小小各种突发情况,滑雪者有摔伤的、有挫伤的,队员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谁可能有危险,谁需要重点关注。“根据他们穿戴雪具的情况,还有上雪道的姿势、眼神、动作,就可以初步判断出他们滑雪技术的高低。”王春雷说,穿着牛仔裤滑雪的、不控制速度直接冲下山还很紧张的滑雪者,都需要重点关注。
“和大家通常认为的不同,最常发生事故的雪道是中级道而非高级道。”王春雷说,通常敢上高级道滑雪的都有一定的经验;而且雪场高级道的缆车是双向的,有经验的滑雪者判断自己水平不够可以直接坐缆车下去。“有不少滑雪小白在中级道盲目自信,也有滑雪者经验不足、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越滑越慌。”
傍晚日落时分是“雪飞燕”最美的时刻之一,除了在山顶拍照打卡,很多雪友也喜欢在滑行的过程中拍视频作为记录。“滑雪者喜欢在中途停下来拍照打卡是常见的情况,毕竟海坨山作为背景真的很美,又常遇见落日等场景出现,许多人就想停下来拍照或者拍视频。”李鑫达说,但每位滑雪者水平不同,面对前方滑雪者突然减速甚至停下,后面的人可能就会控制不住姿态,出现“追尾”的情况,这非常危险。
李鑫达回忆,有一次两名年轻女生相约来“雪飞燕”打卡,滑雪时两人互相为对方拍视频。拍完后,两人为了检查视频拍摄的质量,就在半山腰停了下来,那里正处在一个弯道后面。没承想,后方正好来了一位滑雪能力还不够高的雪友,控制不住速度加上心里慌乱,一头就撞了上去,三人都摔倒在地,好在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王春雷提醒,滑雪运动务必量力而行,运动过程中佩戴好头盔、护目镜等装备,滑行过程中不要速滑冲坡。对于初学者而言,滑雪过程中一定不要慌张,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尝试主动向侧后方摔倒,避免发生意外。“采用正确摔倒姿势的滑雪者通常受伤不重,甚至不会受伤。”王春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