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民俗的主轴。
千年前的汴京春节,正月十五前有三项节日民俗,两项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一项是立春。
正月初一,朝野庆典活动不同。官员和市民们一大早起身,互相道喜庆贺,也就是今天的拜年,市坊、里巷到处是叫卖食物、家庭用具、果实、柴炭的商贩。博戏,也就是市坊间,以获取财物为诱饵的赌博游戏,就如今天集市上的套圈儿取物。北宋汴京本来是禁止的。从初一到初三,开封府例外允许市民任意博戏取乐。
皇城,则举办正旦大朝会。大宋皇帝在大庆殿升座,四位全身介胄的“镇殿将军”立于殿角,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入献。大辽、夏国、高丽、回纥、南番交州、南蛮五姓潘、真腊、大理、大石等诸国使臣入殿朝贺。朝会结束,皇宫大内前面,五彩灯山已经上彩。
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献春牛到皇宫大内,鞭打春牛迎春,名曰鞭春。开封县、祥符县,把春牛放到县衙前。立春这一天一大早,衙役鞭打春牛叫打春。县衙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
这一天,宰臣、亲王、百官入宫朝贺,大宋皇帝各赐金银箔、罗彩制作的幡胜,又叫彩胜,退朝以后,宰臣、亲王以下百官带着皇帝的赏赐各回保家。
春节期间,最隆重,时间最长的要算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的前期准备,从春节前的冬至开始,冬至这一天,皇宫大内前和汴京城内的开封府开始搭建的彩棚,其状如山高耸,俗称山棚。正对皇宫正门宣徳楼立起木架,游人汇集的宣德门前御街的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争相献艺,嘈杂的乐声传到十开外。有击丸的、踢球的,踏索上竿表演杂技的。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呑铁剑。李外宁,药法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柮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䖝蚁。杨文秀,皷笛。还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卖药的,算卦的,沙书地谜,奇巧百端,目不暇接。
正月七日,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臣纷纷辞阙归国,汴京城内灯山上彩,金碧相耀,锦绣交辉。灯山朝,北无不彩结张灯,层层山水之上皆画神仙故事。坊市上卖药、算卦的人,横列三门,各有彩结,金字大匾,中门题:“都门道”,左右两门题“左右禁卫之门”,上面还悬有一方更大的匾,题着“宣和与民同乐”。人们用辘轳把水提上灯山尖儿,贮在上面的木柜里,逐时放水,像瀑布的样子,非常壮观。又在左右门上,用草结成戏龙的模样,用青布幕遮掩着笼子,草上密密麻麻,放着几万盏灯烛,抬头仰望,蜿蜒如双龙飞走。
从灯山到宣徳门楼前的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叫“棘盆”,“棘盆”内设两根几十丈高的长竿,竿子结着缯彩,纸糊的百戏人物,悬在竿上,微风吹动,宛若飞仙。设置乐棚,差衙前乐人奏乐,上演杂戏和左右军百戏。
宣徳楼上垂黄縁,黄縁帘正中坐着的是大宋皇帝。用黄罗设置一顶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站在帘外,两朵楼各挂偌大的灯球一盏,灯球方圆丈余,灯球内点着椽子粗的蜡烛,帘内乐声悠扬,宫嫔在帘内嬉笑声,楼下的百姓都听得到。
宣徳楼下用枋木垒起一座露台,彩结栏槛,两旁排立着禁卫,手持骨朵兵器,面朝乐棚,军乐队 “教坊钧容直”,民间艺人 “露台弟子”,交相演出各种节目,近门处也有皇宫中禁卫“内等子”列队护卫,露台下人头攒动,都是聚在这里观戏的汴京百姓,乐人不时带领百姓山呼万岁。一派与民同乐的太平景象。
正月十四日,皇帝起驾出宣德门沿御街南行,直到南薰门内西侧的五岳观,临幸观内的迎祥池,赐群臣宴,君臣同乐,直到晩,才离开五岳观北归,先回到为他专设的内围子,在亲王百官,及盛大仪仗的陪护下,皇帝到内围子后,要观灯山,载着皇帝的龙辇绕着观灯山走一圈,名曰“鹁鸽旋”,又叫“踏五花儿”,观过灯山,皇帝缓步登上宣徳楼,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奔向宣德楼的露台下,争相一睹皇帝的龙颜。
正月十五,为元宵正日。这一天,大宋皇帝出宣德门沿御街南行,依旧是亲王百官翊卫相随,一字盛装,声势浩大。到汴河上的州桥北,转而东去,沿汴河东大街前行,过宋门,继续东行,旧宋门内,路北有一座道观,叫上清宫。十五这个天,皇帝要在上清宫度过。皇帝到了上清宫,赐群臣宴,君臣同乐,直到晚上。再回内围,再观灯山,上宣德楼。与万民同乐。
正月十六,皇帝不再出宫,从进早饍完了,教坊登门奏作。这时,宫人把宣德楼上的帘子巻起来,宣德楼门外堂陛上设御座,皇帝坐在上面见面万民,先到宣德楼门下的人,有幸亲眼见到皇帝,皇帝身著小帽红袍,独自坐在桌子后面的御座上,左右近侍,在帘外执着伞扇,不在一会儿,帘子垂下,皇帝掩身帘后,乐声响起,任由万民尽情游赏。
两朵楼相对,左楼相对,左楼相对,是郓王以下的彩棚帐篷;右楼相对,是蔡京蔡太师以下执政官员和外戚们的帐篷。
西条楼下,是开封尹看押犯人的帐篷,犯人们遍布眼前,开封尹时不时就地审判发落,用来警示那些铤而走险的人。楼上的皇帝开了金口,将这些罪犯赦免开释。楼上楼下一片欢呼。但见月光如水,华灯明烛,流光溢彩,雾气弥漫,和暖而轻柔,灯光在雾气中闪烁,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影影绰绰。漏上三更,楼上把小红纱灯球顺着绳索升到半空,百姓们知道,皇帝要下楼回宫了。忽然响起击鞭之声,几十万盏花灯,一时齐灭,惟独州桥东的大相国寺,依旧灯火通明,余兴未尽的豪贵人家,香车宝马,驰向大相国寺。山门前,一辆辆车马排得满满当当。
进了大相国寺,但见大殿两廊张灯结彩,诗牌灯高挑,上面写着:“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大殿前早早搭好乐棚,奏曲的是禁军军人,奏的是十六调、三十六大曲,鼓笛二十一曲。这些军人来自“钧容直”,原本是皇上巡省游幸,在前面奏乐开道的。
乐棚前好的看位,都由宰臣、国戚或贵近之人占据着,他们听着曲儿,赏着诗牌,乐不可支。闹花灯,要去九子母殿和东西塔院,惠林、智海、宝梵,一处处华烛竞陈,夺彩争华。‘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贪玩的玩个通宵,直到东方发白。
其余的宫观寺院,都任凭百姓进去烧香。像开宝寺、景德寺、大佛寺等地方,都设有乐棚,演奏音乐,点燃灯烛。只有禁止普通百姓进入的宫观寺院,不设置灯烛。
葆真宫有玉柱和玉帘窗隔灯。各个坊巷、马行街的各个香药铺、茶坊、酒肆,所点的灯烛各有新奇之处。其中莲花王家香铺的灯火最为出众。而且又请僧人在道场击打花钹,舞动椎鼓,游玩的人没有不停下脚步观看的。
各个城门都有官府设置的乐棚,千万条街巷,到处都繁华热闹。每一个坊巷口,如果没有乐棚的地方,大多设置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玩的小孩走失,用来吸引聚集他们。
殿前班在皇宫的右掖门里,就在相对的石掖门设置一个乐棚,让殿前班的家属登上皇城观看,宫中还有皇帝赏赐的茶酒、妆粉和钱财之类的东西。各个军营和班院按照规定不允许夜间出游,他们各自用竹竿把灯球挑到半空中,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好像飞星一样。
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城门不禁止通行。另外还有一些幽深的坊巷和小巷,门上挂着绣着花纹的匾额,垂着珠帘,女子们精心制作新的妆容,竞相夸耀自己的华丽服饰。人们春心荡漾,酒兴正浓,心情和悦。高雅的聚会,幽会的欢乐,每一寸光阴都十分珍贵。景色繁华热闹,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宝马轻驰,华丽的车轮辘辘作响,富贵子弟们在满路上唱歌,千家万户中,笙簧演奏的音乐还没有停歇。集市上有人售卖玉海、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科头圆子、拍头焦䭔。只有焦䭔是用竹架子顶在青伞上,装饰着梅红色缕金的小灯笼。竹架子前后也设置灯笼,敲着鼓应和节拍,团团转着走,这叫做“打旋罗”,街巷里到处都有。
到了正月十九日收灯,元宵节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