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昌瑞山,尝试清东陵的审美体验
张玉洁
对于建筑的审美,已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活动。比如说建筑的实用性,与自然的和谐,真善美的道德灌输,声景观的艺术体验等等。人们通过对建筑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综合理解来领会建筑艺术的真正魅力。
然而,不同领域的人会有不同标准的评价,这源于建筑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多重的艺术标准必然产生多元的价值观。作为普通游客,观者无心,不必评论是非,山川林木养眼,美丽建筑悦心,风光无限,健身延年而已。
说到欣赏清东陵的古建筑,还是了解一些清代历史脉络为好。理性的感知有助于对艺术美的感受,以纾解融汇于这个建筑群落中民族的、宗教的、社会的乃至民俗的文化情结,接受来自于绘画、雕刻、历史、文学的艺术,乃至享受风水学的神秘境界。由于建筑特有的恒久性,带给我们的是某种强迫性的审美体验。
清代皇帝陵寝共有六处,关外有福陵、永陵、昭陵,规模单一,位于辽宁沈阳附近;关内有东陵和西陵,以墓群见长,位于河北省的遵化市和易县。
清东陵位于长白山余脉昌瑞山南麓,南北125公里,东西20公里,总面积2500平方公里,隶属河北省唐山市管辖下的遵化马兰峪境内。陵区所在,群山卓力如万马奔腾,千岩错落似鹰飞倒仰,玉水环绕生百川叠翠,金瓦红墙映蓝天祥云。
17世纪中叶,清朝入主中原,在此陆续建有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五座帝陵。按照清朝礼制,帝王死后入葬地宫,墓门不能再打开。所以,皇后晚于帝王下葬者不能合棺,需要另建陵寝,规制虽然略逊一筹,却也十分辉煌。以此类推,葬在清东陵的帝后妃公主阿哥等有161人,绝对称得上保留完整、规模宏大、历史之最的古代帝王陵墓群。
清东陵始建于公元1661年,直到1935年完工,营建时间长达274年。清西陵晚于清东陵建筑,虽然规模远不及清东陵浩大,但陵寝的营建也耗时185年,可见清代帝王非常重视万年吉地的选择和营造。
文字:张玉洁
图片:徐贺齐 李建红 翟小勇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