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17:40
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呈下降趋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介绍,当前监测结果提示,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中,流感病毒是导致近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期,但流行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
流感疫苗接种后在整个流行季节都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减轻感染后相关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国当前仍处于流感流行季,今年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人依然可以接种。
肺炎发生率在流感里并不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马艳良介绍,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可以引起一些发热或者流鼻涕、咳嗽的症状,但是这两者完全不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体的影响类似一场“疾风骤雨”,除了可以引起高热、全身酸痛的症状外,也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炎;
普通感冒大多由一些像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引起,它对人体的损害更类似于“毛毛细雨”,更多表现为咽部的疼痛、流鼻涕等上呼吸道不适,它对人体的损害相对来讲是比较轻的,传染性也比流感要低。
健康成人的免疫功能足以抵抗流感,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肺炎的发生率在流感里并不高,无需恐慌。
但一些特殊的人群仍需警惕,比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妇、婴幼儿,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他们的抵抗力相对较低。
另外,还有一些人群可能会使用抑制免疫的药物,像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器官移植后的病人,他们的抵抗力更差,引起流感性肺炎的几率高,要密切观察。当出现持续高热以及咳嗽等症状,尤其出现呼吸急促或指氧检测小仪器显示指氧饱和度低于93%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做相关检测,来确定是否是流感。
春季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 出现症状如何处理?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介绍,春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腹泻、呕吐等症状比较常见。
预防这些疾病,要从日常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起:
如果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先多喝水、清淡饮食,必要时可服用多潘立酮控制呕吐,服用小檗碱或益生菌控制腹泻的症状。但如果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尤其是出现发热、腹痛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如何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质斌介绍,春季校园常见的传染病包括诺如病毒感染、麻疹、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做到以下几方面措施可以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雨水节气如何正确祛湿?
北京时间2月18日18时7分将迎来雨水节气。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介绍,雨水节气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这一时期的健康保健重点在健脾祛湿。
中医认为,多甘少酸健脾阳,是雨水节气饮食的重要原则。应少吃山楂、乌梅等酸味食物,多吃大枣、山药等具有甘甜的食物。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腻、高糖等容易加重湿气的食物。
几款药食同源的食材宜食用:
另外,雨水节气可适当吃些辛温的食物,如韭菜、香椿、葱等,有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祛湿。例如,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舌质红没有苔的阴虚体质的人,使用温燥祛湿的药物或食物,会进一步伤阴,导致虚火更旺,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血虚体质也要慎用祛湿,女同志月经量少,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盲目祛湿可能会耗气血,使血虚加重。有些老人小孩也不能盲目祛湿,首先应以健脾为主。
春季情绪波动大?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调节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介绍,春季中医注重情志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