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无纪法纵权自毁的国企“一把手”
风正巴渝 | 作者 张洪瑶 罗淇文

2025-02-18 21:36

清风北京

忏悔书节选

回忆自己第一次收受红包,是在春节的时候,我认为过年过节收个红包毕竟违反不了什么纪律,所以从第一次的500元,到两年后每年1000元的信封,慢慢地温水煮青蛙,每年春节都收取。

2016年6月,组织上安排我去区属重点国有企业重庆玄天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我的违纪违法行为和事实,主要发生在玄天湖公司工作期间,我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剖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到了国企工作,首先从思想上自己就放松了,以为离开了党政机关、不再是公务员了,对自身要求、标准就降低了;对党建工作、纪法学习不认真了,只图应付了事。

二是身边的朋友圈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国企后天天招商、做项目、做工程,每天接触的都是大大小小的老板们,看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自己感觉太穷酸,羡慕别人的有钱生活,心中产生了很多虚荣心。老板们经常请我出入高档酒店、饭店吃饭、喝茶,又有人奉承、巴结。自己头脑中纪法意识就淡薄了,慢慢地被老板们围猎了,违反了廉洁纪律。

三是自己生活开支大了很多,钱不够花了,自己又没什么合法的投资收入来源,所以,心中起了贪念,答应了一些老板们的请托,收之前自己曾经帮助过的老板们的贿款,并存在侥幸心理。

四是到国企后自我警醒就弱化了,不像在镇、街道工作时,总感觉随时有几万双眼睛在盯住你、监督你,主要还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

我为自己算了“三笔账”:一是政治账,终止了自己一生所有的荣誉和事业,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二是经济账,如果没有犯罪,退休后每月有不少收入,现在一无所有;三是人生账,我本应由于自己奋斗的事业,受到社会的尊重、尊敬,却因为纪法观念淡薄,成了一个罪人,一不能为父母尽忠尽孝,二不能抚养教育自己的儿子,人生的悲伤也莫过于此了。这一切都是我自己不遵守纪法造成,对自己人生付出的代价太沉重、太大了。

我奉劝那些和自己一样平时在努力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一定要珍惜、爱护自己,守住纪法这条底线,绝不要去逾越。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当官就莫想发财,发财就莫当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千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案例剖析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知尺才能度量,明纪方能律己。刘劲松缺乏规矩意识,无视纪律规定,任性用权无视监督,与商人老板的交往没有界限、没有原则,在生活中不能修身正己,未能守住“交往关”、净化“生活圈”,是其误入歧途的关键所在。

刘劲松原本勤奋努力,凭借一股“闯劲”,从基层交管站、所、队的普通科员一路拼搏到镇街党政主官。2016年,他从街道主要领导调任区属重点国有企业玄天湖旅投公司董事长,错误地认为“离开了党政机关,就不再是公务员了”,以此为借口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和标准,逐渐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对党纪国法不上心、不了解,理想信念动摇,思想全面滑坡,丧失了被围猎的警惕和底线。

随着职务变动,刘劲松周围的商人老板越来越多,他开始频繁接受老板邀请出入高档酒店、饭店,沉迷吃喝玩乐无法自拔。在商人老板的吹捧恭维下,他开始飘飘然起来,思想极度膨胀,看着身边老板朋友们的奢侈生活,内心萌生出自己也要挣钱发财的念头。最初,他为老板在获取经营资质、租金拨付等方面提供帮助,对他们送出的现金、银行卡来者不拒。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密切,刘劲松的贪欲愈发膨胀,他利用长期担任国企“一把手”的职权,多次违规安排下属将公司发包的项目直接交给老板实施,甚至在招投标时透露专家信息给老板,并在招标评分标准中设置有利于其公司的中标条件,再以“借钱”的名义收受老板贿赂。刘劲松把企业变成个人的利益交换所,单笔受贿由最初的几万元上升到百余万元。刘劲松触碰纪法红线,纵权纵欲,甘被围猎,最终为自己的疯狂行为“买单”。

公生明,廉生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凝聚人心。领导干部要从涵养自律修为入手,时刻加强自我检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夯实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从小事小节严起,把遵规守纪当做一种责任和习惯,特别是在诱惑、围猎面前,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坚决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养成在党纪国法约束下管权用权的习惯,真正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以案为鉴 以案促改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