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之旅 川越古今’科普大课堂”系列讲座盛大开启!走进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壮丽篇章,一同探寻地球历史的奥秘!见证那段遥远的冰川时代,对地球环境、生物多样性、古人类文明乃至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超多专家、学者以及科普传播领域的佼佼者将作为主讲嘉宾,用他们的专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一场场知识的盛宴。无论是想了解地球环境的演变,还是好奇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或是想探寻古人类文明的足迹,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2025让我们一起“川越古今”,探索第四纪冰川时期的神秘面纱,等你来赴这场科普之约!
活动主题
蛇年话蛇——冰川蛇影:蛇类生存与演化的奇幻之旅
活动时间
2025年2月22日 14:00-15:00
活动地点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报告厅
参与方式
免费活动,扫码报名
限80人,约满即止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主讲内容
小蛇,小蛇,你为什么不长腿?蛇的毒液从哪来?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蛇类的祖先们是什么?现代地球上生活着超过4000种蛇类,它们有的是游泳高手,有的是森林里的“滑翔机”。而蛇类的化石祖先们则和霸王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曾以恐龙蛋为食。我们将目光投向那遥远的第四纪冰川时期,蛇类以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找到了生存之道。我们诚邀您来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一起探索蛇类演化与环境的奥秘。
主讲老师
易鸿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蛇类、蜥蜴类起源研究,专长为利用工业X光三维扫描恢复化石蛇的听觉系统,建立现生蛇类脑颅结构与生态适应的数据库,推算化石的听觉能力与运动感知觉能力。她在国际上率先使用内耳结构对化石蛇类的生态适应型进行推算,对早期蛇类内耳形态的研究表明现生蛇类起源于掘穴生活的祖先,为蛇类陆地起源假说提供了重要证据。
场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