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15:36
政务大厅多了70名“新同事”——最近,深圳市福田区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首批上线11大类70名,覆盖了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
“AI数智员工”会取代传统公务员吗?说起来,AI工作就是一个从信息输入、数据学习到模型构建,并最终生成结果的过程,最擅长的是标准化处理问题。城市治理千头万绪,常常涉及庞大数据、历史记录、文字核对等,很多事项要求效率与精准兼备,但又有明显的重复性、机械性,这些需求与AI的特性高度契合。据介绍,深圳这批“新员工”可实现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执法文书生成助手”将执法笔录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从70%提升至95%……以前沿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政务智能化转型的积极尝试令人期待。
有人发问:AI 如此强大,还需要“办事的人”吗?这种担忧乃至唱衰其实是大可不必的。
事实上,科技成果一直广泛应用于政务领域。比如,审批服务事项网上预审、线上办理,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城市大脑”实时监测轨道交通、地下管网、河道水质等情况,风险隐患一键预警……随着新兴科技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我们早已迈入智慧治理的时代,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更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常用工具包”。最近,多地宣布将DeepSeek应用于政务系统,细看公告也都是结合了各条线的实际工作,目的还是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辅助。
更重要的是,城市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最终要靠人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合只是第一步,所谓“不出错”也根本算不上完成标准,如何解决那些成因复杂、利益敏感、积年累月的问题,才更考验担当与智慧。比如,在接诉即办机制中,大数据可以对群众诉求进行规律性研究,助力我们主动靠前发现问题,但每一次破解“急难愁盼”都需要具体人员的判断决策,更需要动真情、想办法、干实事。人的诉求不是简单的数据,速度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温度,这也正是政务工作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不必因AI应用就动辄大喊“狼来了”,但技术破圈也确实提出了新的思考。推进城市治理永远在路上,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节约成本是大势所趋,未来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精良装备”。这也需要广大政务工作者提高主动性、避免程式化,真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人心。惟其如此,才能防范“技术依赖症”,也能在一次次“爆炸新闻”面前不陷入本领恐慌。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