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21:33
层高七八米,每平方米承重约1吨,还能容纳150米超长生产线……这样的园区在哪里?就在北京海淀!
2月18日,“潮涌北区 新质未来”2025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产业空间推介大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科学城北区将释放产业空间约141万平方米,园区很有特色:
永丰芯域项目,每个地块配备独立实验室,实验室面积800至1000平方米左右,层高6米,每平方米承重500公斤,能满足绝大多数产业研发需求;
苏家坨镇的中试厂房,首层层高近8米,承重约1吨,厂房还可以容纳150米超长生产线;
此外,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永丰数字科技中心等项目,也呈现高举架、高承重等空间特点……
一个个科技园产业空间为什么都建成“巨无霸”?海淀区北部开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产业存在着中试、制造空间不足问题。近年来,海淀区加快构建北部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北部验证中试高地和高端制造基地,力争形成“南研发、北转化”“南链主、北链群”“南创新、北应用”的南北协同、均衡发展模式,破解“研发超前、生产外溢”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已经形成了中关村软件园、永丰、翠湖三大产业组团以及上庄建设组团。翠湖、永丰两大产业组团入驻科技企业1400余家,其中收入过亿企业103家、独角兽企业24家、上市企业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园区企业总收入4500亿元。
接下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优化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周期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北清路前沿科创走廊建设。
记者从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产业空间管理处获悉,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总产业建设规模约2100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约1000万平方米,在建约400万平方米,待供应产业空间约700万平方米。未来三年,北区将有11个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园区陆续建成,总面积达368万平方米,涉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具身智能、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产业。其中2025年就将释放产业空间约141万平方米。
现场,实创股份、海开集团、海国投、上庄镇、西北旺镇、苏家坨镇和温泉镇依次登台,对中关村壹号、中关村人工智能创新园、温泉科技园、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等14个重点产业园区进行推介,吸引众多企业关注。
“科技向北”,让好项目“有地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