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21:29
应中国贸促会邀请,第47次日本经济界访华团230余人16日至21日访问北京。日本经济代表团访华始于1975年,这是疫情后代表团连续第二年访问中国。
访问团在北京表示,日本经济界愿持续扩大在华投资,为两国互利合作贡献更多成果,并就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强化日中经济合作与中方进行磋商。
中国日本商会近日发布的会员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在华日企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一年多来首次出现明显改善。
日本经济界访华团由日中经济协会会长进藤孝生任团长。出发前,日中经协表示,扩大对华投资“离不开与中方直接对话”。
“访华是日企负责人必须的例行活动”
第47次日本经济界访华团由日中经济协会、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和日本商工会议所三大经济团体组成。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访华团。当天,访华团与中国国家发改委高层会谈,并参加了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日企业交流会暨第三届链博会推介会。18日,商务部与访华团举行座谈会。
中日经贸联系密切,中国自2007年起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截至2023年年底,日本累计在华设立企业5.6万家,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美元,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
“亲自访问中国,实地了解情况,与中国人直接接触,是日本企业负责人必须的例行活动。”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学家田代秀敏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日本经济界的访华惯例持续半个世纪,其目的和意义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1975年起的最初10年,经历过战争的日本企业家带着愧疚前往中国,希望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1985年后,企业家为的是探索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能性;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日企期待在中国寻找有潜力的投资对象;到2010年,中国已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企业家需要亲自了解中国经济的情况。在田代秀敏看来,今年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与中方协商共同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清如表示,日本经济访华团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基本代表日本经济界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的利益和诉求。访问反映出日本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仍然对中国市场有很强需求,希望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
特朗普对日经贸施压手段将持续
美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面对特朗普“关税大棒”,日本正如临大敌。15日,日本外相岩屋毅在慕安会期间向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要求豁免对日本钢铝征收25%关税,还向鲁比奥提出有关对汽车加税问题。
“日美之间正围绕重要出口货物关税进行博弈,特朗普对石破茂明确表示要改变美日贸易不平衡状态。”李清如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日本经济界对这种“被动贸易战”的前景非常担忧。尽管日本已就对美经济关系做出许多让步,但能否换来特朗普对日本钢铁或汽车等特定领域的关税豁免还是未知数。特朗普对日经贸施压手段还将持续,会更直接地提出利益诉求,而不是像前任拜登那样顾及美日同盟和所谓共同价值观。
在关税威胁下,日本汽车股19日应声下跌。美国对汽车等进口产品的25%关税,最早将于4月2日实施。日本首相石破茂对此表示担忧和困惑,“日本过去5年对美投资超过任何国家,为美国就业做出了贡献。”
田代秀敏认为,对特朗普来说,关税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无论美国平民的负担增加多少,他都会加征关税。供应链和价值链紧密相连的日中两国必须密切合作应对关税风暴。这是日本经济界访华团本次访问不同以往的特殊意义。
李清如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坦言,中美日经济关系非常复杂,在应对特朗普关税方面,中日之间有相同的处境,甚至一些共同利益。关税压力在日本经济界的对华合作诉求中也会有所反映。与安保和地缘战略不同,在经济领域,中国市场对日本的牵引力仍非常大。日本经济界是能够促使日本在中美之间趋向相对平衡态势的重要力量。
18日的座谈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日经济深度融合,双方应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政策沟通,明确经济安全边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领域协调,推动恢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为两国企业合作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互惠互利是中日关系的理想状态
“本着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方向,谋求在包括领导人在内的所有层面与中国沟通意见。”今年1月,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希望“尽早访华”。日本舆论认为,此次经济界代表团来访虽是持续半世纪的“例行安排”,也具有为石破茂访华造势的意味。
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中国日本商会2月12日发布的会员企业季度营商环境调查报告中,日企信心出现明显好转,持不乐观态度的企业较上期大幅减少20个百分点,是一年多来首次出现改善。58%的日企表示2025年将增加或保持对华投资。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表示,去年底以来中国政府实施经济刺激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
丰田汽车公司2月5日宣布将在上海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和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丰田将由此成为继特斯拉后第二家在中国拥有独资汽车工厂的外资车企。田代秀敏说,中国企业正在实现量与质的双重增长,已成为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对手和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既有像三菱汽车这样在与中国企业竞争中失败而退出中国的日企,也有像丰田这样设立独资工厂的日企,他们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试图通过增加投资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互惠互利是中日关系的理想状态。双方产业链高度关联和互补,还将在很长时间里推动双方形成紧密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李清如说,当前经济安全问题泛化给中日经济关系造成很大破坏。“特朗普2.0”来临后,日企需要稳定、可靠,具备充分增长潜力的外部投资市场,而中国是重要选项之一。
2024年日本经济仅增长0.1%,大幅低于2023年的1.5%。本田与日产合并失败,日铁收购美钢受阻,日本企业界近期也动荡不断。田代秀敏说,对陷入低增长陷阱的日本企业来说,在中国的事业是“生命线”。尽管中国经济面临挑战,但DeepSeek这样的创新如能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将使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加强对华合作可以推动日企可持续发展,为日企提供拓展业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