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20:53
在北京市海淀区,非遗皮影艺术的传承路上,有一位特殊的“领路人”——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院长王熙。她不仅是古老皮影技艺的守护者,更以皮影为纽带,为残障群体架起了一座通往希望与尊严的桥梁。她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坚守、创新与大爱的传奇。
结缘袖珍人,开启皮影助残之路
2006年,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成立之初,皮影艺术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老艺人不适应现代工作节奏,年轻人对这门古老艺术兴趣寥寥。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熙与“袖珍人”群体结缘。作为皮影艺术世家的传承人,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解决皮影传承困境与帮助袖珍人就业的双赢契机。
2007年12月30日,第一批袖珍朋友走进龙在天皮影馆。然而,现实的困难摆在眼前:袖珍人身高较低,难以操作传统的皮影舞台。王熙没有退缩,她带领团队降低了舞台高度,细化了操纵杆,为袖珍人量身打造了适合的表演条件。还为了能让袖珍朋友安心学习皮影,王熙更是免费提供了学习期间的食宿。
在王熙以及老艺人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半年的艰苦学习,袖珍演员们便能登台表演简单的皮影童话剧。2008年8月1日,中国首支“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正式成立,6名可爱的袖珍人成为了艺术团的首批成员。
以影为媒,让爱与尊严绽放
袖珍人皮影艺术团的演出,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们可爱的形象和灵动的表演,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演出结束后,孩子们总会围着他们好奇地提问:“哥哥,小鱼是怎么跳出水面的呀?姐姐,小乌龟是怎么游泳的呀?”袖珍演员们则耐心地解答,并带着孩子们到后台体验皮影的魅力。
“第一次找到了我们这种人做人的尊严。”一位袖珍演员曾这样感慨。观众的掌声和孩子们的喜爱,让袖珍演员们重新找回了自信。
随着艺术团的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袖珍人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龙在天。截至目前,剧院先后培训的袖珍人已近300人。在这里,他们不仅学会了皮影技艺,还收获了爱情与家庭。
2012年12月1日,龙在天为袖珍人举办了集体婚礼,7对袖珍人情侣喜结连理。此后的10年间,共26对袖珍人在龙在天喜结良缘。这些袖珍夫妻通过皮影技艺实现稳定就业,改善了生活,实现了人生价值。“看着他们有了赖以生存的手艺又组建了家庭,真的替他们感到高兴,希望我的努力能帮到更多袖珍朋友。”王熙说道。
拓展助残版图,关注孤独症群体
2025年2月16日,王熙再次做出大胆决定——通过“星影同行”公益行动,将孤独症青年吸纳进入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我希望能以残助残,为孤独症患者打开一扇融入社会的大门,让他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王熙表示。
在采访中,王熙谈道:“皮影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皮影不但可以表演,还具有特殊的疗愈功能!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同时,我也希望通过皮影,为残障群体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变。”
如今,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不仅是皮影艺术传承的摇篮,更是残障群体温暖的家。为了让更多少年儿童了解皮影艺术,王熙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首套少儿皮影教程《中国皮影戏》,走进千余所校园,帮助十几所学校成立皮影社团,让古老的皮影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王熙的坚守与大爱,诠释了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守护了皮影艺术的传承,更为残障群体点亮了希望之光。相信在她的带领下,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将继续前行,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王熙,用皮影为残障群体架起了一座通往希望与尊严的桥梁,她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