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1 16:25
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上,矗立着美丽的清华附中志新学校。它始建于1960年,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2024年4月,学校正式加入清华附中教育集团,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时代为志 育人为本 行动为要”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清华附中志新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致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强健体魄、丰盈内心、国际视野的杰出人才,取得累累硕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打造德育特色,培育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清华附中志新学校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推行君子文化,依照学生成长特点,开展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通过分解德育目标,构建学段纵向衔接,具有进阶梯度的德育目标体系;通过横向打通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建设家校社一体化德育协作体系,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1.一体化培养,深耕促成长——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对各年级和学段的德育目标、内容、实施路径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了六年一贯制的德育进阶目标。德育进阶目标对年级工作形成了具体的指导,初中年级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高中则深入到思想和价值观层面。从初中到高中,是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从个人和学校层面到家庭、社会、国家层面,由外及里,由浅入深次第开展,更好地遵循了教育规律,促进了学生发展。
2.德育课程,赋能促提升——每个年级每学年开设一次道德学堂班会,特色德育课程通过《弟子规》《诗经》《论语》等经典阅读,与历史进行时空对话,传承仁义礼智信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名著经典中汲取营养、丰盈内心、修养气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学习生活,拓展视野。
3.德育活动,磨砺绽芳华——艺术节展示学生青春风采和艺术才华,爱师月架起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五四”表彰会上学生们表达爱国爱校情感,憧憬梦想与追求,爱校月中“校园文化解读小使者”脱颖而出,书市义卖活动在学生内心播下爱的种子,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分别举办了初一年级诗歌朗诵、初二年级英语配音、高一年级演讲、高二年级飞花令诗词大赛等一体化德育活动,使学生随着年级的变化,表达能力持续锻炼提升。
二、打造特色课程,为学生未来蓄能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好的课程。清华附中志新学校的科学技术课程独具特色,形成了以“科学技术课程”为轴心,其他四类课程为“扇叶”的“风车课程体系”。
1.“风车体系”为轴心,科技课程绽新颜——科学技术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在教学中渗透STEM理念,促使学生融合贯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设立研究项目,贯彻工程理念,将各学科知识整合到一个系统、相互联系的整体认知过程中,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提升科技工程素养和探究创新能力,而其他四类课程在教学中均会涉及“科学技术课程”的内容。比如,综合实践课程立足社会实践和劳动课程等国家必修课程,以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需要、现实问题为核心,通过“科技小制作”等综合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积极热爱劳动、投身实践、敢于担当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定期举办科技节,开展科技社团活动,开设“力翰科学课”,开展“与院士面对面”活动,参加“机加英才计划”,利用大学实验室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课题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探索空间,促进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清华附中志新学校凭借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丰硕的育人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国际生态学校,连续多年保持海淀区社会满意度调查前十名的好成绩。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校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育人路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取成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集团化办学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
文/张晖 罗雷生 李广民
校检:张萌 孙扬
审核:雷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