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视传媒独家揭秘《哪吒2》特效:每只土拨鼠表情都不一样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金跃

2025-02-21 18:04 语音播报

文娱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这个春节掀起的观影热潮,将中国动画人强大的制作水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巨大魅力展现在世界面前。片中哪吒大闹土肥坡、龙宫遗址避水后展现真容、海水形成的巨大海墙以及海底炼狱中数百万海底怪兽扑向金箍棒的画面,精彩而震撼。在这些特效背后,离不开一家北京特效制作公司的默默付出,它就是倍视传媒旗下的倍视动画团队。

日前,团队主创接受本端记者专访时透露,此次倍视动画不但拿出了看家本领,而且动用了AI动作捕捉技术,“我们把十多年做顶级大片特效积累的经验都献给了《哪吒2》,和130多家动画团队一起,托举了《哪吒2》的登顶,就是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动画人的真正实力。”倍视传媒副总裁王茜说。

王茜

成立于2005年的倍视传媒被称为国内动画特效界的领军企业。王茜告诉记者,为了《哪吒2》的制作,倍视传媒派出了200多位动画艺术家,从2023年夏天开始参与项目,一直做到2024年10月才完成,团队参与了片中近四个场次的制作,共226个镜头,时长13分钟左右。

倍视传媒视效总监徐利告诉记者,此次公司承接的这四场戏属于难度较大的部分。“每一场都有自己的难点。”比如“土肥坡”这场戏,关键是片中土拨鼠们的表演和后期的灯光渲染等环节;海底废墟这场戏,难点在于特效水的解算;而海墙得呈现出让人信服的海水流动效果;在海底炼狱的画面中,如何让数量庞大的海底怪兽身上的铁链不缠绕在一起,让画面看起来更和谐,“给了团队很大的考验。”

徐利进一步解释,在海底炼狱这场戏中,饺子导演要求每个海底怪兽都要有自己的动作和行为逻辑,海妖是否接近金箍棒并做出相应的预备动作,或是否在大铁链上奔跑并切换姿势等等,特效师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测试,为此,特效团队将前期收集到的每种海妖动画作为动作库,“植入”到每只海妖的个体中。随后,通过群集的模拟,基于预设的判断逻辑,使海妖们能够不停切换动作,从而完成满足表演要求的群集动画。“团队还做了很多版本的迭代,最终才达到了饺子的要求。”

徐利

“土肥坡”这场戏,在原本的制作计划里,只需使用循环动画随机播放即可,但饺子对土拨鼠的表演要求极高,“既要表情丰富搞笑,但又不能表演得太过”,为此,饺子还亲自表演给特效师们看,激发他们灵感。徐利告诉记者,这场戏的难点就在于土拨鼠们的表演,“每只土拨鼠的表情都不一样。”团队为此采集了很多艺术家的真人表演,然后再应用到这些土拨鼠身上。制作过程中,动画师们的工作细致到了面部表情和肢体运动层面,有时还需要针对特定的剧情进行逐帧调整,或者动力学解算,这在以往项目的“群集模拟”中都不曾有过。此外,团队还使用了AI动作捕捉技术,大大节省了制作时间以及成本。

在特效制作中,海水属于难度很高的一种。《哪吒2》中有很多的海水场景,尤其是高高竖起的海墙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徐利解释,饺子导演希望即便是海墙,也要参与到画面的表演中,让观众能够产生情绪。而制作的难度在于,既要模拟出海墙的运动过程,但又要让这种运动符合海水实际的涌动效果,保持自然的物理流动规律。这些都需要艺术家们一一解决难题,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才呈现出片中的效果。

王茜告诉记者,此次团队全体成员都全身心地投入制作中,精雕细琢,特效师们加班熬夜做了很多次模拟和调整,“就是为了让这些角色更加鲜活,让观众感受到生命力和真实感。”她认为,此次《哪吒2》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所有人用努力和汗水换来的,也让我们更加相信中国动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编辑:王金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