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立案28人,留置5人,节省就医费用8813万元
风正巴渝 | 作者 蒋佳芮

2025-02-23 09:57

清风北京

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集中整治启动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和市委要求,迅速行动,把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整治重点,抓好线索处置,强力推进办案,狠抓纠风治乱,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通过留置教育,我幡然悔悟,终于意识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糊涂,现在的种种,究其原因,都在自己......”近日,在荣昌区某医院的警示教育会上,该院院长傅某某通过警示教育片对自己的严重违法行为进行深切忏悔。

此前,荣昌区纪委监委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重点内容,在全区开展医药购销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化“纪检监察+巡察+主管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座谈调研、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和公开举报电话”等方式,深挖医药购销领域乱象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在整治过程中,区纪委监委信访室接到举报,反映供应商朱某某通过非正常手段多次获得某医院医疗设备配送权。

调查组收到问题线索后,立即调取了朱某某近年来在该医院中标的医疗设备项目相关资料,并对朱某某开展了询问调查。

“你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该医院医疗设备即将招标的?投标方案及下浮比例又是如何设置确定的?”

“当然是通过医院的招标公告,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报价投标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招标公告发布前就联系了此次采购所涉及的相关器械厂商?难道未卜先知了招标内容吗?”

在调查组逻辑缜密地询问下,朱某某终于交代了实情:“每次投标前我都会向该院院长傅某某请求‘关照’,他会提前向我透露设备采购型号等保密信息,相比其他供应商,我就抢占了先机,每次都能成功中标,事后,也都会给他好处费......”

以此为突破,调查人员对该医院近年来各类器械及耗材采购资料进行全面排查,并对采购的相关人员和供应商进行一一询问,发现傅某某曾多次在设备采购前将设备采购型号、易于中标的报价区间等重要信息透露与他有交往的供应商,促成顺利中标并以此牟利,傅某某对此行为也供认不讳。

经查,2012年以来,傅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共收受好处费280万余元;2024年9月,傅某某被开除公职,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傅某某一案是该区查处医药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的典型。该区纪委监委将近年来涉及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全面起底复盘,将存量线索与新增线索综合分析研判,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清淤排障。截至目前,该区共处置该领域问题线索36件,立案28人,留置5人。

为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乱象,该区纪委监委坚持边查边改,努力实现案件查办、问题剖析、警示教育、系统施治“四个同步”,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医院开展以案促改促治,全方位整改问题、堵塞漏洞;推动完善《荣昌区卫生系统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44项,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70余场,受教育人数3000余人次。不仅如此,该区纪委监委将案件查办和部门联动联治,采取“三规范一挂钩”的模式,将药耗占比与科室、干部职工绩效奖励挂钩;同时,在全区医疗机构开展就医体验活动,提升群众就医感受。2024年4月以来,全区门诊次均费用降低22.49元,住院次均费用降低379.33元,累计为患者节省就医费用8813万余元;区级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5.77%,住院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7.72%。

荣昌区特约监察员点评

荣昌区卫生健康委财务审计科高级会计师 王自荣

医疗器械、药品、耗材的采购是医药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的高发区,这些问题将直接加大患者看病就医成本,影响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开展医药购销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务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开展检验检查互认,定期开展处方、耗材使用点评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患者不合理的就医费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就医中的“急难愁盼”,真正让群众看病就医既有“温度”,更有保障。


编辑:应晓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