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过好周末的关键”
2025-02-23 08:5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w
E
下一站,青年路
Youth Beijing

又到周末,你打算做些什么呢?宅家、出游?好像周末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候我们既没有好好休息,也没有真正做什么事情。今天,团团和大家分享一位网友关于这件事的感悟《不要无计划地走进那个周末》,一起聊聊怎么让周末变得更好,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充电站。

不要无计划地走进那个周末

作者/@杏子心

周六早上,睁开眼,但不起床,周末嘛。拿起手机看看时间,八点半。依次打开微信、豆瓣、小红书、B站,最开始还知道自己是在查看消息,但渐渐地就忘了,等意识到自己是在漫无目的地刷手机的时候,已经十点半了。

头昏昏沉沉的,起床洗漱、做早饭,吃完早餐倚到沙发上,已经将近12点。

糟了,周末的四分之一就这样过去了,我还什么都没做。

心里有些难受,看个电影吧,享受一下周末时光。打开视频网站,我关注的插花博主更新了,《断头花怎么做》,好漂亮,看看是怎么做出来的。

看完后,紧接着又被另一个视频封面吸引,《狗尾草也可以这么美》,确实美,点开好好欣赏一下——等我缓过神的时候,已经又过去一个多小时,而我正在看“奶牛猫就是神经病”。奶牛猫也许确实有够神经,但也没那么有趣。我想找一部更有趣的电影来看。

图片

打开一部经典喜剧电影,看了几分钟,没意思,换成悬疑电影,看了不到一半,这节奏太慢啦,又换成惊悚电影。

正看着,突然想到这个周末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看恐怖电影不太好。那应该看什么呢?要不看电影博主的解说吧,说不定里面有合适的。

电影解说的节奏确实快,几分钟讲完一部,夸张的语气和搞笑的文案都很有趣,根本停不下来,去厕所都要带着手机。

肚子有点饿了,眼睛也发酸,看看时间,已经(下午)四点了。

一阵惊慌涌上心头:我还没好好享受期盼已久的、属于我自己的宝贵周六,它就已经接近尾声了。

图片

我不想把自己绷得太紧,所以给周末的定义是休息、放慢节奏、享受悠闲时光。但我忘了,悠闲时光也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组成的。如果完全不做计划,就很容易像我的周六一样被荒废。

也许会有人说,刷手机也是在休息,也属于休闲时光。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悠闲定义,但我想休闲一定是一件个体有意识的活动,你明确地选择了去做这件事。

比如晒太阳,虽然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做,但在晒太阳时你是全身心沉浸其中的,你的感官和主体意识都在“晒太阳”,这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

而我则进入了一种半迷失的状态,甚至有这样一种感受: 我不是在过周末,而是周末从我身上“碾”了过去。

图片

经过思考,我认为过好周末的关键是: 提前做好周末计划。

周末的时间完全归自己掌控(我自己的情况),没有其他人的束缚,这是个很有迷惑性的特点。没有他人束缚,也就意味着要自主选择,对自己负责。

但其实做选择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娱乐活动如此丰富、信息量严重超载的时代,稍不留神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勾走。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必定被低质的信息洪流淹没,此时我们感觉到的空虚和焦虑都是主体意识在奋力挣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在周末到来前先做好计划。

你可以计划做任何事,做饭、打扫卫生、看电影、聚会,都可以。如果有特殊情况,计划也可以随之调整。最重要的是:尽量让计划足够清晰,并且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

如果你计划做饭,那就记得提前准备好食材,或者列好清单想好去哪里采购;如果你计划看电影,那就记得先挑选想看的电影,甚至可以先下载下来。

图片

这样做的好处是:

一、能提前排除干扰因素,防止计划被阻碍而停滞,这种停滞时刻是我们最容易开始漫无目的刷无趣小视频的时候;

二、计划越清晰,完成它的可能性就越大。完成计划,不仅在过程中获得了情绪价值,还能形成正反馈,让你对自己的行为有掌控感,进而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还有一点:把计划写下来。

以前我觉得在脑袋里有个计划就行了,干吗非要流于形式写下来呢?

但写下来就是不一样。

不单单是记录载体的区别,当想法转化成文字的时候,这本身就是一种清晰化、逻辑化的思维处理。当它转化成文字后,就和其他一闪而过、无形无声的想法不同了,它将被我们活出来。

完成计划后还可以在后面打勾或者做文字标记,当一个月、一年过去,这些计划就是我们的生活记录。

图片
图片

写在最后




也许会有人问,这样做计划会不会太累了。但这里说的计划,是一种相对于临时安排的提前准备。提前规划的周末是一种主动选择,这样也不容易造成内耗。另一方面,你也可以不完全按照计划执行,突然兴起的决定也有可能带来惊喜。


今天的 《下一站,青年路》 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有什么感想或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我们将为 点赞前5 的小伙伴送出京小团文创礼物。

各位,周末愉快,下期见!

编 辑 | 张姮姮

校 对 | 蒋道平

校 审 | 王子轩

值班编委 | 赵  楠

源 | 央视新闻夜读,作者豆瓣网友@杏子心授权发布,图源视觉中国


作者:

青春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