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5:17
北京城市副中心枢纽主体结构封顶。本报记者 邓伟 摄
京蔚高速安家庄东桥。本报记者 邓伟 摄
一列复兴号动车组行驶在京津城际铁路线天津武清段。新华社发
去年12月28日6时36分,怀兴城际首班车从廊坊北站出发,仅用15分钟就抵达大兴机场站,并于8时02分到达北京西站。随着怀兴城际(一期)建成通车,乘客前往大兴机场再添新线,其与京雄城际、津兴城际等高铁线路换乘衔接,实现多地间互联互通。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11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从蓝图迈向现实,并不断跑出加速度。
拉近三地时空距离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备受关注的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基本完工,开通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未来将接入地铁6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铁路以及M101线、M104线等。在亦庄新城地区,京津城际亦庄站已经正式投用,填补了该地区铁路运输的空白,串联起北京到亦庄、亦庄到天津既有线路,实现京津城际列车在北京市域内的多点停靠。
走进京投装备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北京22号线(平谷线)列车,市域列车采用时速160公里的D型车,不仅可以满足郊区段高速运行的需求,类似高铁的横排座椅设置也可提升乘坐舒适度。为进一步打造“京津冀半小时交通圈”,这条京津冀首条跨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在加紧建设。线路建成后,平谷到副中心仅需30分钟,燕郊到北京中心城区最短32分钟可达。
织补加密区域路网
“感谢京蔚高速,让我们一路领略沿途风光,有幸看到了小五台山冬季美景。”一位北京车主不久前自驾到蔚县玩了一圈。京蔚高速全线通车,彻底打通京西连接河北的交通大通道。
越来越多的地区因为路网织密而连通。东六环入地改造通车后,将成为连通顺义、大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城市副中心各组团之间的10余条东西向城市道路也将实现贯通,城市空间将得到有效缝合。厂通路、通清路、西太路、国道105、长双路一批国省干线实现连通,京津冀区域连通道路达76条段,区域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承平高速进入全面施工阶段,108新线高速北京段、京密高速(机场南线—六环路)、G335北京段、国道111出京线、石小路等跨界道路实现开工。京秦西延、大礼路、青礼路新线等“十五五”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运输服务稳步提升
通勤定制快巴陆续开通北京地区至河北永清、涿州和天津武清、宝坻、海教园、雄安新区等线路,累计开行11条主线39条支线,日客运量达7450余人次。而且,通勤定制快巴还在不断向环京地区延伸,提供跨行政区的“准门到门”出行服务,持续打造环京地区“1小时通勤圈”;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日均客运量达23万人次,服务环京17个县市及地区。
进入“十四五”末,北京都市圈的1小时通勤圈初步建成。三地交通部门将继续携手,实现承平高速、京平高速、石小路建成通车,推动东部发展带联络线尽早开工,加快建设108新线高速、京密高速等快速通道。同时,深化通勤圈综合交通体系构建,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化首都通勤圈综合交通体系。
协同典范
北京市交通委协同发展处处长赵阳
为道路跨界牵手当“红娘”
“2024年9月29日,厂通路全线通车,京冀两地水上‘牵手’”……提起京津冀跨界道路,赵阳几乎记得每条路的“牵手”时间。因为她的一半工作时间都在围着北京市界“跑”,为跨界道路牵手,为三地交通一体化项目当“红娘”。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2014年8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时,赵阳就因出色的协调能力被委以重任。
“在此之前,三地基本上是各自做交通规划,因此在毗邻区域,形成了一些断头路。”赵阳说,当时的首要任务,就是牵头携手三地交通部门“规划同图”“建设同步”,大家劲儿往一处使,为三地间出行提速。
109新线高速建设时,北京段地质结构无法建设隧道通风竖井,在协调商讨后,最终将其建在了河北,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在水上让京冀两地“牵手”。两地改变跨界道路传统的“分段”建管模式,本着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优化办事流程的原则,河北段建设单位——大厂县交通局,委托北京段建设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通州公路分局组织全段项目建设。从规划到建设,赵阳不知跑了多少趟,潮白河的四季景象都印在她的脑海里。
与机关单位许多岗位坐在办公室不同,赵阳的工作更多是风尘仆仆地奔波在三地间,协调规划、推进工程项目,一天自驾一两百公里是常有的事。每年,协同发展处任务清单上,都有数十项甚至上百项需要落实推进的一体化项目。
这是份苦差事,但赵阳甘之如饴,因为她看到了交通一体化为三地居民带来的巨大便利,“京礼高速、大兴机场北线高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以及厂通路、西太路等,都是在交通一体化这张蓝图下推动开通的。” 本报记者 孙宏阳
京雄咨询服务集团(雄安)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建河
“京雄城际就像我们的班车”
早上7时11分,李建河从雄安站登上京雄城际列车,57分钟到达北京西站。开过会、见过北京的客户,到了下午他再选择合适的班次回雄安。2020年底,京雄城际铁路通车后,类似这样的日程,已成了李建河的工作日常。
李建河所在的京雄咨询服务集团(雄安)有限公司,为京津冀地区的政府部门和疏解单位提供政务、人力资源、智慧物业等服务,在北京、雄安两地都有办公地点。他和公司里的20多个同事,常常坐京雄城际往返两地。光是李建河,一个月就要往返20余次。
背上背包,带上电脑,李建河踏上了早班列车。50多分钟的车程里,他常用这个时间回复邮件、处理工作,或是看书、吃早餐。
李建河创办的公司诞生于北京,但他是地道的河北容城人,雄安新区成立次日,他就将公司管理总部从北京迁回雄安新区。他看好老家的发展前景。
“现在速度太快了,坐高铁,不光时间稳定,还舒服、省心,坐上车可以干点别的事儿,晚上有应酬也不怕开不了车。”有了京雄城际,跨区域办公的成本降低,用人招聘也不受地域限制了。“京雄城际就像我们的班车。”李建河笑着说。
越织越密的京津冀轨道交通网,也在促进着三地人才的流动。李建河的公司正把越来越多的北京资源引入雄安,让更多的企业、人才扎根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