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9:20
“以前购买商品时,经常要等好几天才能收到货,现在当天就能早早收到包裹。”家住石家庄的一位消费者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这样的民生好事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来的缩影。京东物流华北网络规划负责人黄锋权告诉记者,京东物流在京津冀的供应链布局,恰似一张紧密而有序的大网,将生产与消费紧紧相连。以天津为区域枢纽、廊坊为副枢纽,搭建起京津冀13城全量互联互通的高效运输网络,宛如这张大网的关键节点。
近年来,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优势资源互补,北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企业纷纷在天津、河北开启了“北京研发,天津、河北转化”的新征程。
谈及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成果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下称“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11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耀眼答卷,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三地共建的“六链五群”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由“好邻居”变成“一家人”。
“六链五群”助产业向新突围,小米SU7超两成零部件来自京津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蓝图中,“六链五群”建设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的关键举措。在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六条重点产业链上,不少企业通过发挥三地产业优势,进行业务布局,实现了公司的飞速发展。
京东物流是工业互联网链条上的一个典型代表。黄锋权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为了让消费者更快拿到商品,京东物流借助大数据,将消费者可能需要的商品提前布置到离他们最近的仓库。例如,在夏季来临前,各类畅销的消暑用品就早早地被调配到城市仓,当消费者下单,商品能迅速从仓库出发,快速送达家中。
在快递快运业务上,京东物流以天津为区域枢纽、廊坊为副枢纽,搭建起京津冀13城全量互联互通的高效运输网络,在北京、天津、石家庄等重点城市,次晨达服务成为现实。
智能化是京东物流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武器之一。北京亚洲一号、天津东丽亚洲一号、廊坊经开亚洲一号等智能物流园区相继投用,带来了效率提升。曾经,仓库里是“人找货”的忙碌身影,如今,智狼、地狼“货到人”系统让货物主动“奔向”工作人员,拣选效率提升3倍以上。5G技术的深度应用,让物流运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精准可控。
除了工业互联网,三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取得了突破。据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发挥龙头带动效应,2024年三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7倍。同时,“一体化”布局,也实现了示范项目多点开花。
如国内首条跨省测试道路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测试场景全线贯通,北汽福田重卡实现点对点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在“共造一辆车”的规划下,实施供应链配套工程,津冀300多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北京汽车供应链。
此前,北京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广智透露,京津冀内,小米SU7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采购占比22%、北京奔驰采购额超50%;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一辆小米SU7新能源汽车的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车灯、座椅、蓄电池、行李架等均来自京津冀内企业。
除此之外,京津塘高速“燃料电池+自动驾驶+北斗导航”全线贯通;三地还联合建设8000亩京津冀汽车生态港,区域合作紧密协调。
姜广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协同招商、同步建设、分别管理的思路,将京津冀汽车生态港打造成为立足京津冀、辐射北方七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保障基地,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测试、验证和生产基地。同时,打造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发展生态,发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示范作用。
“北京研发 津冀转化”,企业实现技术落地升级
“北京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优势明显,而天津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专家资源和工业基础,能够承接相关技术的落地和转化。”零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郭晓龙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
成立于2014年的零氪科技是一家数据驱动、AI赋能的医疗科技公司。“零氪科技刚开始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时,就与天津胸科医院有合作,为了更好地打磨产品,我们在2016年之后,就把北京的部分研发团队迁移到了天津。同时,基于天津的人力成本优势,在当地建立了数据运营管理团队和患者随访服务中心。”郭晓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依托两地资源,实现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在项目落地上,零氪科技与天津胸科医院在内的多家三甲医院展开合作,通过对几万例肺小结节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模型和算法训练后,推出了一款AI肺部小结节辅助诊断系统。
“这款产品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肺小结节早期病灶,实现肺癌的早筛早诊,通过人工智能,可有效降低肺癌漏诊率和误诊率。”郭晓龙介绍,目前这套系统是京津冀首个肺小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并已在全国多家医院上线应用。
同样作为“北京研发 天津转化”战略思路代表之一的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专注工控安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威努特于2017年成立了天津分公司。
“天津分公司定位为研发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作为公司第二大研发基地,承担了全公司四分之一的研发任务。”威努特相关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天津分公司专注于核心设备的产品化落地。同时也是供应链与制造枢纽,负责产品组装测试、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依托天津制造业基础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交付效率。
除了前往天津,落户河北也成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又一选择。成立于2016年的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核心技术的AI能力提供商。2018年,基于战略考量,公司决定将总部迁往河北雄安新区。落户雄安后,通过京冀两地的互补优势,眼神科技实现了技术产品的升级迭代。
“此前我们的核心能力集中在多模态生物识别算法领域,入驻雄安后,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发展和雄安提供的创新机会,公司对技术进行了迭代升级,打造了‘灵娲’AI训练平台,实现从技术输出向能力输出的转变。”眼神科技首席战略官王姝琦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
王姝琦告诉记者,北京作为人才聚集地,拥有顶尖技术人才,且企业服务、政策成熟稳定。而雄安作为国家级新区,政策包容度很高,近年来也逐渐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聚集,有利于企业开展创新实验。
“我们计划未来在雄安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人才到雄安工作,同时,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王姝琦表示。
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集群成果明显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总量规模看,三地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7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66万亿元;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43.7亿元。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京津冀“一条心”发力,在集群培育方面实现突破。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安全应急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人工智能集群形成软硬一体全栈式布局,北京市独角兽和大模型备案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智谱集成北京的核心研发优势、武清的算力数据支撑优势、天津的产业发展优势,在天津武清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作为环渤海总部。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智谱已在天津的20个场景中落地了AI+行业的解决方案,同时依托天津的教育优势,智谱面向全国打造了AI人才培训基地,以填补全国AI产业人才的缺口。
姜广智表示,北京现有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形成全链条完整布局。同时,北京市已建公共智能算力2.2万PFLOPS(1PFLOPS是每秒运算一千万亿次),形成国内智能算力和绿色算力资源最丰富的环京算力带。
姜广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技术创新与多模态发展,加快智能体的普及与应用,协同数据、算力和算法的发展,力争用2-3年时间,培育10家以上世界百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打造成为具有技术主导权的国际引领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2025年是京津冀“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京津冀合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出新型工业化新步伐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地工信部门将在协同完善推进机制、协同深化重大改革、协同推进链群建设和协同建设重大平台四大方面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