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08:10
点击看报↑
▶ 北京市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具身智能发展三年“施工图”绘就
昨天,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专场新闻发布会,展现未来三年北京发展具身智能的“施工图”,力争到2027年建成全球具身智能技术创新高地。详情>>
▶ 北京地铁13号线迎升级新“座驾”
运营超过22年的地铁13号线,迎来最新“座驾”!北京日报记者从北京地铁了解到,地铁13号线第一组增购车已完成调试,正式上线载客运营。此次增购列车在扶手拉环、空调采暖、乘客信息系统等关键系统和设备设施的功能设计上进行诸多升级,乘客乘坐体验更便捷舒适。详情>>
▶ 北京亦庄两年内释放超万个机器人岗位
“欢迎全球机器人企业来亦庄开展数据采集、实景训练和规模化应用。”昨天,在北京亦庄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发布会上,人形机器人“天工”化身发布官,发布了一则特殊的招聘启事:亦庄公开张榜机器人九大场景,将在两年内释放超万个机器人岗位。详情>>
▶ 北京市建成81家母婴友好医院
北京市卫健委昨天介绍,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建设母婴友好医院81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164家。今年,北京市将推动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开展区域妇幼专科联盟建设试点,促进优质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融合贯通。详情>>
▶ 北京市民探访工业旅游打卡点 小米汽车工厂参观名额场场约满
天气渐渐回暖,北京日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兼具知识性、科技性和艺术性,北冰洋义利园区、小米汽车工厂、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等工业遗产和产业园区的游客正在逐步增加。详情>>
▶ 考古新发现揭示西周燕国风貌 北京琉璃河遗址首次发现“两重城”
位于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遗址被誉为“北京城之源”,是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公布:考古人员在此首次发现了西周封国两重城圈结构,与出土青铜器的铭文“太保墉燕”互为印证;同时,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复原了燕国社会风貌。一系列考古新成果,从不同角度证实了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详情>>
▶ 一院联三地 健康同心圆
过去,很多河北群众生了病,总喜欢往京津跑。现在,他们不用再奔波了,得益于京津冀推进医疗协同,“家门口”就能看上京津专家。成立雄安宣武医院、和天津开展医疗合作、和河北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级的医疗协同,让三地群众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把健康同心圆越画越大。详情>>
点击看报↑
▶ 天津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 协同红利持续释放
2月26日,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一片繁忙。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超4000辆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从这里启航驶向海外市场,京津冀“海上门户”作用凸显。京津冀是我国汽车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随着三地汽车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持续构建。从天津港延伸至滨海新区,这片热土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定位,重点领域联动发展,协同效应持续显现。详情>>
▶ 天津人艺实验剧场开启2025年常态化演出季 打造“周末打卡地”
昨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在实验剧场举行2025年常态化演出季发布会,开启艺术探索新篇章。从经典剧目《日出》《原野》到新排作品《朱莉小姐》《33个幸福》,从引进剧目《核桃没有仁》到跨界合作的脱口秀与古彩戏法,天津人艺实验剧场正以“周末打卡地”的新姿态,打造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地标。详情>>
点击看报↑
▶ 雄安发布“雄小农”AI农业大模型
近日,国内首个基于DeepSeek提供公众服务的农业行业大模型——“雄小农”AI农业大模型,在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智慧农业场景打造对接会上正式发布。详情>>
▶ 唐山港海域海底3000米有个储气库 为京津冀350万户家庭送去温暖
渤海湾唐山港海域,浪头拍打在小岛沿岸。小岛名为中国石油冀东油田2号人工岛,海底下约3000米处,藏着一个储存能源的“饭碗”。这是冀东油田1号储气库,也是我国首座海上储气库,于2024年11月26日正式采气投产。春夏注气、秋冬采气,来自海上的天然气,在这个供暖季温暖着京津冀地区的千家万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