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长城两边是故乡 文化交融共辉煌
北京晚报 | 记者 李如意 邓伟 通讯员 崔大伟 美编 冯晨清

2025-03-03 13:50 语音播报


“长城两边是故乡
——冀蒙古代文物精品展”
日前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生动再现了长城沿线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北京晚报》2025年3月3日版面

两套马具
各具特色展现地域风情

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
他们对马具的制作十分重视。
内蒙古博物院藏青铜马具(战国),
由马镳、马衔、节约、泡饰组成。

青铜马具(战国)

马镳主体结构为圆形,
中心有穿纽,连缀三角形饰件。
马衔由两环套组成,两端附单环横梁。
节约为圆形,表面带有螺纹,
下有穿孔,以固定在马身上。
泡饰后有穿纽。
整套马具风格独特,富有地域特色。

另一套鎏金云纹铜马具(辽代)
由马鞍饰、马络头饰、马攀胸饰、
马颈饰、马后鞧饰组成。

鎏金云纹铜马具(辽)

马鞍饰有鞍桥饰、鞍座饰等,
不仅有装饰作用,
还使马鞍更加耐磨耐用;

马络头饰有帮助固定马络头,
保护马面的作用;

马攀胸饰装饰于马胸前侧,
与马络头饰相连;

马后鞧饰是装饰在马臀部后侧的饰件,
通常与马鞍相连。

这套铜马具整体鎏金,
以精致的云纹进行装饰,华美异常,
体现了契丹民族对马的重视与依赖,
也彰显了马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

“单于和亲”瓦当
揭示一段历史佳话

内蒙古博物院藏
“单于和亲”瓦当(西汉),
边轮宽阔浑厚,十字界格整齐清晰,
内有“单于和亲”四个篆字,
字体规整有力,雄浑自然。

“单于和亲”瓦当(西汉)

内蒙古包头市召湾汉墓群
东北1公里附近即为麻池古城,
是西汉时期五原郡郡治所在地。

在汉匈和亲史上,
与五原郡紧密相关、最为著名的
当数西汉晚期呼韩邪单于
与王昭君的联姻。

“单于和亲”瓦当
就是这段历史的实物见证。

嵌宝石虎鸟纹金饰牌
展示文化交融

鄂尔多斯地区曾是匈奴的活动中心,
发现的高级匈奴贵族墓葬中
出土大量精美金银器。

嵌宝石虎鸟纹金饰牌(战国)

嵌宝石虎鸟纹金饰牌一套12件,
这里展示的是其中两件,
主体图案为一只做匍匐状的猛虎,
由虎头至虎尾装饰鹿角状的火焰纹,
饰牌的两端和上边环绕8只鸟,
虎身镶嵌7颗宝石。

胡人乐舞纹铜壶
雕刻工艺高超

胡人乐舞纹铜壶(春秋)
展现了更早时期中原与草原的文化交融。

胡人乐舞纹铜壶(春秋)

青铜壶溜肩,鼓腹,有圈足,
肩部有对称的铺首衔环。
壶通体装饰浅浮雕,呈带状分布。

五条纹饰带中的图案
以胡人舞蹈和蟠螭纹为主。
胡人面目清晰,舞蹈形象生动。

胡人形象与具有中原特色的蟠螭纹饰
共同雕于壶身,
不仅体现了高超的雕刻工艺,
更反映了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合。

—— 观展·提示 ——

■展期:拟展出至3月31日
■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一楼7、8号展厅
■票价:免费 通过官网及微信公众平台预约

探展

编辑:洪燕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