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走,去东城看展(第二期)|嘉德艺术中心精品双展
2025-03-04 11: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展览名称: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

展览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一层

展览时间:2025年1月19日至2025年3月12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门票:单人票78元

展览缘起: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2020年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这句台词火爆出圈,也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1996年出土于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的那批造像艺术瑰宝。

有别于寻常所见佛教造像的“庄严”,沁入人心的“青州微笑”成为这批造像最为迷人之处,这种兼具自然写实和庄重美感的艺术让每一位观众沉醉,也为此次展览的成型埋下了一颗种子。

本次展览集结了近50件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珍贵文物,无论是从艺术风格的演变,还是雕刻技巧的展现,每一件文物都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其中,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佛造像更享有“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等盛誉。此次展览将为观众呈现自北魏至隋朝约五百年间的造像艺术风格流变,奏响一段跨越时空的雕塑艺术史诗!

展览概况:

前言

“看见微笑——古青州佛造像艺术特展”汇集了近50件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珍贵文物。本次展出的造像艺术作品来自于青州博物馆、临朐县博物馆、安丘市博物馆、寿光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这些作品无论整体造型结构,还是局部细节的处理都在向我们诉说,基于共同的审美取向和雕刻技巧,在南北朝时期的古青州地区,一种“区域艺术风格”在这里广泛流传。

从北魏时期的“褒衣博带、瘦骨清像”,到北齐时期的“曹衣出水”,这些北魏至隋朝的造像跨越了五百年的时光,呈现出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风格的演变与发展。您将在本次展览中感受跨越千年时空的“微笑”,体悟古人对艺术与生命的理解。

第一章 古青州的地理概念与造像发现

1996年发掘出土的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佛教美术考古发现之一,也为我们呈现了古人极高的艺术水准,自被发现至今一直为海内外学者们所关注和讨论。但青州龙兴寺的造像并非南北朝山东地区的孤例,在此前后,青州周边其他地区一些重要的佛教遗址,包含博兴龙华寺、寿光龙兴寺、临朐明道寺、诸城龙兴寺、安丘郚城地区在内的众多造像的发现,与同时期的青州龙兴寺等造像遗存进行比照,敏锐的学者们意识到,以青州为中心,包含寿光、临朐、安丘、博兴等周边临近地区的艺术造像,无论是整体造型的结构,还是局部细节的处理,都呈现出了重要的艺术风格趋同性,这些线索都在向我们诉说,在南北朝时期的古青州地区,存在基于共同的审美取向和雕刻技巧的一种“区域艺术风格”,学者们通常将这一风格统称为“青州风格”。

北齐半身圆雕菩萨像 北齐

与北魏-东魏时期不同,北齐时期的造像圆润而饱满,在这尊临朐博物馆所藏北齐菩萨上,我们似乎隐隐看到了后世盛唐的审美追求。

第二章 古青州地区的造像艺术造型

伴随新中国考古事业发展而重现天日的这批国宝,在学者们的整理之下逐渐归纳出几种典型的艺术样式,特别是其中的背屏式造像与单体圆雕造像,是“青州风格”最为典型的类别,在这一板块中将为观众呈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背屏造像,以及基于这些类型的细节处理,以“龙衔莲”“一佛二菩萨”等为特点的样式,构成了“青州风格”背屏式造像的重要特点,“绵叠”与“轻柔”的衣纹造型又呈现了单体圆雕造像的不同特色,这些不但成为学者们对“青州风格”分类的重要依据,也是观众辨识“青州风格”的重要特征。

当然“青州风格”更为知名的,还是在于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的工匠们对佛像、菩萨像面部的刻画,相较于其他地区的造像,古青州地区的造像所呈现出来的面部观感更为柔和与亲切,区别于如今我们常见佛教造像中普遍的“距离”感,“青州风格”造像能够更为侧重的展示佛教造像雕塑艺术的“优美”而非“庄严”。

贴金彩绘石雕佛菩萨三尊像 东魏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东魏-北齐

彩绘石雕思惟菩萨像 北齐

造像碑残件 北朝

菩萨颈佩桃形项饰,双肩戴帔帛,下着细褶长裙,跣足站立在莲台之上。莲台出自左下侧祥龙之口,龙体弯曲向上,龙首向下,龙尾上扬,龙口中吐出莲茎、莲叶、莲蕾,莲蕾之上站立着菩萨。龙是青州地区造像中的重要题材,主要装饰在造像背屏的顶端及主尊与胁侍菩萨之间的下部。龙体采用高浮雕技法,腿部粗壮,龙尾细长,龙首在下,龙尾在上,龙口中吐出莲茎承托胁侍菩萨。

贴金彩绘石雕胁侍菩萨像 东魏

青州造像的背屏式样式中,龙衔莲的局部是古青州地区背屏式造像的重要特征,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处的龙身姿和之前龙的身姿又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细节完全一致的龙衔莲局部。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猜想,龙衔莲作为背屏式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样式中必要的一环,但在整体中如何呈现这个局部,则需要古代的工匠依照所需要雕刻的长宽高低进行适当的调整,于是我们能看到张开四肢几近平直的贴在背屏和莲花底座上的龙,也能够看到前爪支撑在平面以外的龙形象,这是古代工匠熟能生巧,最终达到妙用的结果,是古代青州地区匠心的重要体现。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头像 北魏晚期-东魏

以东魏为节点,南北朝时期的造像出现了明显的风格变化,东魏时期的佛像和菩萨像中,脸型仍然能看出明显的过度,无论是面部的苹果肌,还是直视前方的眼睛,都是一种对面部表情,直接的表达。

第三章 发现工匠之光

青州主题风格是一种非常精细的雕刻,除了造型样式相对统一,更多的是在细节之处有异常精妙的处理,彼时活跃在青州地区的工匠们处理细节时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呈现出令人赞叹的匠心。提出造像诉求的或许是仕商权贵,但完成造像,赋予生命的,其实是那些没有留下姓名,沉默在历史中的工匠。这一部分主要从古代工匠的视角,展示他们在处理不同造像的细节时的匠心,通过诸多细节对比和内容展开,让观众更直观的体会文物的细节之美。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北齐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佛像表面刻绘诸世界形象,表示整个法界都是由卢舍那佛的愿力所化现,代表着观想所产生的世界形象。这类佛造像出现于北齐、北周时期,一般是在佛像身上采用彩绘或彩绘与平雕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佛、菩萨、飞天、人物、动物植物等组成的各种场景。青州、诸城、临朐、博兴等山东北部地区出土有这类佛造像,反映出该地区卢舍那信仰的流行。

这尊造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微微隆起的小腹和不容易被注意的脊背曲线,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工匠们在创作佛像之时,并没有将眼前的造像当做被机械膜拜的偶像而创作成为毫无生气的躯壳,而是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秉持“人文主义”的大艺术家们一样,将出世的佛像,雕刻成了“生动”的人。

贴金彩绘胁侍菩萨半身像 东魏

青州造像的最大魅力,便在于用一尊尊石头,雕刻出了迷人的微笑,笑容从来都是最能够直观感知的情绪,当直观热烈或者内敛含蓄的微笑星现出来时,即使对艺术史没有任何研究的普通观众,都可以直观的感受造像的魅力。

第四章 寂灭与重生

古青州地区这批南北朝时期破损的造像大部分出土于各地寺庙的遗址和窖藏,从重见天日那一刻到今日以相对完整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最重要的便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进行发掘、整理和修复过程中做出的巨大努力,无论是残块的拼合亦或彩绘的保护,我们希望在这一展览中将文博人背后的奉献呈现到前台,他们与千年之前那些寂寂无名的雕刻工匠一样,在不同的时空,为观众呈现出了这批精美的国宝。

菩萨立像 北齐、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 北齐

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 东魏—北齐

与今日所见大部分展出的造像相对完整不同,观察细致的观众会发现许多造像细微之处其实仍然保留了拼接修复的痕迹,在一个面积不大的窖藏坑中成百上千件碎拼被精心挑选,进行拼合,最终才呈现出了今日所见相对完整的面貌。

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至隋

这些造像除了今人进行的科学修复之外,古代同样也经历过精心的修复,如这尊菩萨的右臂,留存有横竖两处钻通的空洞,根据学者研究,很有可能就是在古代因为各种原因造像破损之后,重新进行修复的痕迹。

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东魏

此组造像肉眼可见的存在相当程度的贴金与彩绘,这种保存相对完好的状态告诉我们,古青州地区的造像原本带有丰富的彩绘装饰。面对这些依旧保存贴金彩绘的文物,在出土之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有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国内文保技术顶尖的机构合作,尽可能保存了造像彩绘,让一睹造像华美的原貌。

展览名称:时间的肌理:比利时当代艺术展

展览地点: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二层

展览时间:2025年1月17日至2025年3月12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门票:单人票38元

展览缘起:

值此中比建交 54 周年之际,“时间的肌理:比利时当代艺术展”由嘉德艺术中心与河北临空集团共同主办,该展览也是比利时王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2025“比利时文化季”的重要展览之一。

本次展览汇集了丹尼埃尔·斯吕思、雅克·查理尔、曲良臣、阿兰·博尔南、米歇尔·莱昂纳迪、蒂埃里·格鲁塔尔斯、皮埃尔·德巴蒂、娜塔莉·科尔特等16位比利时当代杰出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沉淀以及在生活中所留下的独特“肌理”。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着时间的魅力。

比利时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国家。在这里,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着艺术的边界,用他们的作品讲述着关于时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回忆,更是关于现在的感知和未来的想象。在时间的肌理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们对生命的热爱、对世界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他们通过作品与我们对话,让大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对时间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去感受时间的魅力、去体验艺术的无限可能。

展览概况:

前言

每个时代的人都表达了自己,无论他的种族出身如何,这种表达的需要显然与他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这就是每个民族艺术创作的区别。无论艺术家来自哪里,他都有同样的需求,用他个人的人生阅历展示他所知道或与生俱来的某种世界观。

中国或欧洲的当代艺术家在艺术研究中经历着同样的怀疑,同样的焦虑,同样的快乐。然而,不同的是“隐藏”在画布后面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和悲伤、阅历和内心世界。在每个艺术家的个人简历中,都有证明他们创作合理性的人文元素。

本次展览展示了比利时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我们的策展,试图给你一张比利时艺术景观的照片,尤其是今天的绘画。“绘画是一门艺术,艺术作为一个整体,强调了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瓦西里·康定斯基语)。这是一种力量,其目标必须是发展和完善人类的灵魂。

让我们不要忘记,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体试图分享他们的问题、感受和生活。

前比利时列日皇家美院院长 丹尼埃尔·斯吕思

介入与事外

舞者 丹尼埃尔·斯吕思 Daniel Sluse

红色马扎装置 丹尼埃尔·斯吕思 Daniel Sluse

得一系列 曲良臣 Liangchen Qu

过渡 雅克·查理尔 Jacques Charlier

颠覆与建构

一天中的三个时间 米歇尔·莱昂纳迪 Michel Leonardi

河流流过的花园1 娜塔莉·科尔特 Nathalie De Corte

7天4 皮埃尔德巴蒂 Pierre Debatty

大众联合 蒂埃里·格鲁塔尔斯 Thierry Grootaers

疏离与日常

华尔兹 凯瑟琳·巴迪奥 Catherine Bardiau

无题14 帕特里夏·巴斯汀 Patricia Bastin

飞行 戴金浦 Etienne Dekimpe

树1 卢克·普奇 LUC PUCCI

边界与转向

无标题黄色 多米尼克·福纳尔 Dominiq Fournal

太空旅行6 尼古拉斯·科扎基斯 Nicolas Kozakis

狂欢节 奥黛丽·罗·比安科 Audrey Lo Bianco

红山 弗朗索瓦·梅达德 François Médard

图像 1601 阿兰·博尔南 Alain Bornain

视频:吕露 张冰 张汝娴 贾文雨

图文:嘉德艺术中心 吕露 张冰 张汝娴 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张冰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