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的早春“力”学
2025-03-05 14:2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早春,是一场温柔的唤醒,更是一次力量的萌动。春风拂过石景山区,这里有能触动灵魂的艺术力量,有蓬勃生长的青春力量,有传承千年的文化力量,还有拥抱自然的生态力量。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石景山独特的早春“力”学。

想象力

与《创世山海经》的时空对话

石景山区的早春,艺术与科技在郎园Park的一场名为《创世山海经》的科幻沉浸艺术展中碰撞出奇幻的火花。

图片

这场占地1500平方米的沉浸式展览,以全息影像、智能交互和8K超高清技术,将《山海经》中的九尾狐、鲲鹏、精卫等神兽“复活”于现代空间,光影与装置交织成流动的画卷。

图片

穿梭其间,脚下是数字技术模拟的“山海地图”,每一步都踩出涟漪,与上古神兽的呼吸同频。

图片
图片

18大主题展区让经典与当下语境产生共鸣,远古神话与现代都市以艺术为媒、重构对话。游走于珍稀古籍、版画、雕塑等种种艺术之间,恍若亲历远古传说,都市喧嚣都成为这一场“穿越”的和声。

图片
图片

张力

花影步履间窥见早春诗意

八大处公园的腊梅,金黄花瓣像被春风吻过的琥珀,尚有未盛放的花苞挂在枝头,它们暗暗蓄力,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出整个春天的宣言。

图片

点点金黄垂落于春日柔和的蔚蓝天际,亮丽的色彩与和煦的阳光并肩,缓缓驱散早春的寒意。

图片
图片

漫步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到处都是早春生机的注脚。循着香气寻找腊梅的痕迹,惊喜就在不经意间出现。

图片
图片

合力

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共奏

无论古寺古建还是文化中心,都共同传承着石景山区的历史文化,演绎着“合力”的深意。

八大处公园是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的多重融合,置身其中,总能感受到它独特的“气场”。

图片

法海寺的明代壁画中,水月观音的轻纱“浮现”,衣褶里藏着比发丝更细的六层金线。六百年前画师屏息勾勒的笔触,如今仍默默与到访者对话。

图片
图片

(此图为位于法海寺三、四进院的壁画珂罗版印刷复制品)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石景山区文化中心,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美“合力”。石景山区博物馆以丰富的展陈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非遗中心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剧场多彩的音乐会、戏剧、舞蹈等多元文化演出,让每一位来访者体验到文化的力量与温度。

图片
图片

流动力

永定河上的万物流转

永定河是早春的序曲最动人的体现。河水涌动,演绎着城市生命力的循环。

图片

永定河如同一条流动的诗行,记录下城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将自然生态、工业记忆与市民生活编织成绵长的故事。

图片

新首钢大桥的条条钢索将天空分割成各式各样的白蓝色块,行走在桥上的人们,随着时间流动,见证夕阳将钢筋铁索染成玫瑰色。

图片

引力

街头巷尾中的时光密码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的青石板路上,夕阳越过砖瓦房顶与古树枝芽,照出人来人往的影影绰绰,如同驼铃古道的文化记忆般生生不息。

图片

新年的花卉灯组过了一个冬天,依旧靓丽鲜艳,眼见着古朴街道越冬迎春,褪下旧景,装点新装。

图片

首钢园春日发新枝开新芽,钢筋水泥铸就的赛博气息便添上好几分温婉。这座用钢铁写诗的园区,把硬核的工业记忆绘成人人驻足的风景画,如今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塑造城市的新引力。

图片
图片

早春的石景山区,没有故作深沉的宏大叙事,只有万物生长的诚实姿态。古树与新芽共生,过往与今朝相映,宁静与烟火并存。


作者:

北京石景山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