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5 14:52
十一载交融共进,京津冀协同焕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牢记“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同题共答、同频共振,蝶变的精彩正在延展,静水深流的区域深层次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逐梦新十年,绘写新画卷。在新的起点上,三地将如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日报与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合作开设《京津冀代表委员话协同》专栏,每期就相同主题分别采访三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敬请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点燃创新协同引擎
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踏入新十年。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推动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三地创新资源各异,如果能够深度整合,必会爆发出强劲动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点燃创新协同引擎。
齐向东掌舵的企业是扎根京津冀地区的网络安全企业。他介绍,受益于三地卓越的政策、创新、产业、场景等优势,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网络安全企业。
“去年,我有幸担任京津冀企业家联盟首届轮值主席。通过一次次实地考察、一场场调研座谈,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澎湃活力。”齐向东认为,点燃京津冀创新协同引擎应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的作用,做好京津冀三地创新协同发展的“连接器”。“要鼓励工商联和商会广泛开展民营企业发展专题调研、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客观及时反映民营企业家的呼声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为民营企业构建最便捷、最贴心、最有效的意见诉求表达渠道。”他说。
其次要放大龙头企业的产业聚集优势,抓实抓细产业链链长制,形成梯度分工的科创走廊。齐向东分析说,当前,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三地正携手推进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产业链图谱落地。建议加快形成“龙头企业+产业基金+项目”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科技类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人工智能是京津冀深入协同发展的新契机,应把握‘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趋势,助力京津冀成为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安全新高地。”齐向东认为,应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在各行业应用,推动京津冀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进入越用越强的正向循环。
最后要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体系。齐向东建议,三地以产教融合为重点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以职普融通为关键促进联合办学、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选用育留管”人才体系,打通制约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人才堵点。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艾玎:
建立京津冀知识产权鉴定一体化机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知识产权在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京津冀三地还存在着知识产权鉴定机构分布不均衡、鉴定行业鉴定标准缺失、鉴定价格昂贵,以及特定领域知识产权鉴定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议尽快建立京津冀知识产权鉴定一体化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艾玎表示。
2022年开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先后发布了一批团体标准,但这只是团体标准,相当于“本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方法”,缺乏强制力。“正是由于知识产权鉴定缺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导致现有的鉴定意见在认定标准上不统一,最终影响到鉴定结果。”艾玎说。
此外,由于管理分散和缺乏统一的资格标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行业准入门槛低,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序竞争的局面。同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投入、周期和技术要求高,成本也高,而目前尚无统一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收费标准,故存在价格过高的问题。“目前对知识产权鉴定机构的管理虽仍不完善,但已有相应的管理要求。不过对于鉴定人的管理和要求尚不明确,知识产权鉴定机构的鉴定人,主要以兼职为主,缺乏行业引导,很少有业务培训的机会,其鉴定质量和鉴定水平参差不齐。”艾玎表示。
为此,她建议:一是增加建立天津与河北知识产权鉴定机构,以天津为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天津成立知识产权鉴定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填补在知识产权鉴定机构建设领域的空白,为强化天津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促进天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鼓励企业、高校与鉴定机构共建技术验证实验室,建立技术专家库,引入国家级实验室资源,提高技术分析的权威性。完善京津冀协同机制,推动三地鉴定结果互认,共享专家资源,同时丰富并细化三地知识产权鉴定专业类型,为三地鉴定工作提供更多选择与支撑。
三是鉴定机构内部,优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设立三地联合知识产权鉴定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维权门槛,助力京津冀的企业应对竞争中的专利纠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景滨:
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
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景滨说,京津冀地区作为科技资源富集区域,蕴含着强大的创新势能。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更好地将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中国乐凯是协同创新的探索者、见证者、受益者。在保定市竞秀区,10兆瓦级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试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这里将下线像纸一样轻薄可弯曲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侯景滨说,这得益于他们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深度合作。近两年,双方共同努力,聚焦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了技术突破。
“抓好京津冀协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好北京、天津、河北各地比较优势。”侯景滨表示,北京、天津在科技、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则具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要不断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携手共筑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生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侯景滨欣喜地发现,2024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河北不断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激发产业新活力。
他建议,三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大力破除限制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区域要素流动活力,为激活区域内创新资源、释放科技成果红利注入强大动力。
在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中,中国乐凯将创新组织模式,让科技人才和产业人才能够在同一个团队中碰撞出更多火花,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同样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建设。“创新平台能够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也是开展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侯景滨认为,要支持大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搭建技术、市场、资本线上线下对接的孵化转化平台载体。推进协同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共同打造跨区域概念验证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不断汇聚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