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群: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魏礼群

2025-03-06 08:00 语音播报

学习

  社会治理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2024年11月,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比如:更加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强大凝聚力;更加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和推进社会治理;更加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强调将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凝结在一起,一体推进;更加明确提出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方式;更加明确提出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标识;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社会治理实践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

  党对社会治理领域的领导全面加强

  在社会治理领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持续推进。2023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省、市、县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加强了党对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普遍建立,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各地积极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普遍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两新”工委统筹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指导、行业党组织直接负责的工作体系,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

 

 

《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025》,魏礼群主编,中译出版社出版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各地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结合,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全体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这些为新时代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化社会领域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

  我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就业、社会保障、老年人照料、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坚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2015年6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启动以来,全国共有7万余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初步建立起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取得明显进展

  全国各地方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和途径不断丰富,法治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推行“互联网+”服务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多方便、普惠服务。2014年,我国正式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了许多重大安全风险。

  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得到明显加强

  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重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普遍推行智能化、网络化、网格化服务与管理。许多地方积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近年来,北京市探索形成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经验在全国广泛推广。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广泛分布在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2.37亿名注册志愿者、135万支志愿服务队。各地大力开展乡风、村风、家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完全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社会治理新道路,为人类贡献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方案。

  (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党组书记)


编辑:袁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