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互动,蕴藏着消费市场的巨大潜能|经济微观察④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2025-03-07 09:42

锐评

“我们店的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卖得特别好,很多顾客都是冲着以旧换新活动来的。”在北京十里河家居建材市场,一家卫浴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忙并快乐着。

开年以来,乘着“两新”政策的东风,各地持续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以旧换新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也进入“国补”清单。面对真金白银的实惠,不少消费者将“装备更新计划”提前,在“买买买”中提升着自己的生活质量。

观察近些年的消费市场可以发现,政策红包只是一个催化剂,背后是家具家电智能化的流行风尚。下班到家,暖光灯自动开启,扫地机器人早已完成清扫;茶余饭后,戴上蓝牙耳机通过语音调动影音设备,智能腕带随时管理健康……这已经是许多人的生活日常。今昔对比间,不难看出国人消费观念的变化——理性消费成为常态,不断寻找价格与品质双优并恰到好处的“质价比”产品。

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人们认真生活的积极态度,更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能。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而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大关时,消费升级的进程会显著加快。中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随着人均GDP的提升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消费升级的步伐必然会进一步提速。顺应消费升级,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我国经济优势将分外明晰。

需求与供给从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消费升级也在推动着产业升级。比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多了,倒逼着厂商不断研发新技术,让续航里程更长、充电设施更完善;手机用户的需求变多了,厂商有了更强动力去升级操作系统,加速AI等技术在手机端落地。特别是近些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风起云涌,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兴业态优势明显,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供需之间的互动,满足着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为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大动力。

去年,全国仅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产品就实现销售量60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超2600亿元。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我们相信,这些政策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商品消费向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迭代升级,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在新趋势中厚植发展信心,在新向往中找到供给方向,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中国经济也必将活力无限。

图源:视觉中国

京彩不设限·经济热力站

编辑:郑宇飞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