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16:06
上期带您一起探秘了紫禁城墙外西北侧的大高玄殿,了解那里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
老北京城曾经有一处独特的东安门附近“桥上有庙,庙里有桥”的奇景,如今只能在《旧京图说·风云篇》书中的老照片才能见得到。本期小编就带您了解老北京城这一处非常有趣的奇观!
1909年,东安门西侧的望恩桥上拍摄的东安里门,镜头远处为东华门。
《旧京图说·风云篇》通过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拨开层层历史迷雾,与大家一起重新追忆那些老北京的奇闻异事……
《旧京图说·风云篇》 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 编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北京日报出版社“旧京图说”书系第二本,图文并茂,鲜活生动,依皇家重地、京华胜景、历史印记、时代之变四大主题。350余幅老照片,将老北京光阴的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娓娓道来。
古都皇城,风雨变迁,文化奇观,跃然纸上;山河塔楼,门园寺桥,诗意之美,宛在眼前;中西交汇,文化融合,历史变革,穿越百年;旧京新潮,时代之美,千年古城,走向新生。
桥上有庙,庙里有桥
老北京城有一处“桥上有庙,庙里有桥”的奇景,只在东安门内的老照片能见着。“桥”是东安门内的望恩桥,“庙”是望恩桥上的真武庙。这桥非小桥,庙却是小庙,不过山门、影壁、大殿、配殿样样都有,玄天大帝、观音菩萨、关老爷一应俱全。更妙的是,这桥还是由两座皇城门夹着的一座桥,可算高配。望恩桥原叫皇恩桥,真武庙又叫玄天观,两座皇城门则是桥东的东安门和桥西的东安里门。
民国初年的真武庙,此时它还在望恩桥上。
东安门是皇城东门,明代就有。原本东安门外侧是皇城的御河,河上是望恩桥,因为隔河就是喧闹的市井,给紫禁城内的皇帝带来很多烦扰。
东安门珍贵旧照。 图片源自李哲微博。
明宣德七年,皇城东扩,在河东岸加建了一道皇城墙,在望恩桥东新建东安门,为七开间、中启三门,并修建为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形制,同西安门和地安门堪称“三胞胎”。
桥西则是“三座门”形制的东安里门,俗称“墙门”。东安里门两侧旧有的皇城墙并没有被拆掉,在康熙二十一年的皇城图上还能看到。
由近及远分别是东安里门、望恩桥、东安门。 图片源自李哲微博。
从此,望恩桥夹在了东安门和东安里门之间,根据最新发现的一张1911年前后旧照,可知桥有三拱,在宽大的桥面南北两侧建了类似皇城墙的障墙,形成两门之间的封闭通道,障墙外侧还有桥面,是人行便道,便道外侧有矮墙。
真武庙就坐落在桥面的北部靠西,障墙之内,山门则冲东,外有照壁,内有幡杆,南墙嵌“万善同归”四方琉璃字。
1911年前后的望恩桥东北端,拍到了北侧障墙和真武庙大殿顶端。
这便形成了老北京一道独特的景观:桥上有庙,庙里有桥。整座庙的地面都不用铺地砖,直接就是巨大条石拼成的桥面,后墙也是现成的障墙。小庙的安全性就甭提了,两座皇城门紧把着,一般人想烧香都得验明正身。
这庙不光位置特殊,历史上还曾留下令人唏嘘的一笔:明末国破时,崇祯帝后曾在此停灵。
明崇祯帝的棺木,就曾停在镜头右侧那块桥面上。图片源自李哲微博。
无论是这俩门还是这桥,抑或这庙,留下的影像都不多,甚至东安门连一张正面照都没留下,因为有皇上的时候不方便拍。1912年清帝逊位,当年就发生兵变,东安门被付之一炬,此后再也没能原样恢复,所幸东安里门和真武庙都无恙。
东安门被焚毁的现场。1912年,乱兵火烧东安门,左侧就是望恩桥上的真武庙。
三年之后,北洋政府决定复建东安门,拆了东安里门,用其旧料,做了个新形制的随墙三座门。仔细辨识新建的东安门,门券以上都还是东安里门的模样,须弥座也是,只是门洞由方变圆了。
1912年2月29日夜间东安门被烧毁,后拆东安里门的建材复建了三券门式的新东安门。
熬到1924年,新东安门还是在拆卖皇城墙的热潮中彻底消失了。民国十年,市政当局要拓宽改平望恩桥,要求迁建真武庙于桥西空地,但“工程既大,官费无多”,于是众人集资迁建,才保住了小庙。
迁建之后,真武庙正式更名为“玄天观”,每年元宵节还有颇具特色的九莲灯。据1928年和1936年两次寺庙调查,小庙当时为供佛、住宿及出租用。以望恩桥为界,南段御河1931年改成了暗河,北段则是20世纪50年代所改,望恩桥从此消失。至此,只剩小庙得以易地保全,留存至今。
近年来,大殿配殿均已修缮,小小山门上,门额“皇恩桥玄天观”仍清晰可见。
门框上方清晰地写着皇恩桥玄天观。 摄于2025年2月25日。 图/顾问
如今,东安门及望恩桥的部分遗址在地面2.3米以下,已被开辟为明皇城东安门遗址。
明皇城东安门遗址。摄于2025年2月25日。 图/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