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17:39
在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如同一股澎湃的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重塑着社会经济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一浪潮中,女性成为了耀眼的主角。
2025年正值北京世妇会30周年,30年来,越来越多的妇女在数字科技领域崭露头角。目前,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占比45.8%,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55%,在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就业形态里,妇女从业者占比约三分之一。中国女性正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中重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和技术推动者,她们在数字浪潮上逐梦,在数字空间里奋斗,也在数字田野中耕耘,在机遇和改变中闪耀星光。
创业新势力:数字浪潮上的逐梦者
在杭州西湖边,60多岁的吴阿姨经营着一家2平方米的小店,卖了30多年葱包烩的她不会说外语,却用一张二维码做起了“全球生意”。
吴阿姨介绍,长期以来,小店的顾客大多是邻里街坊。杭州亚运会期间,“来店里买葱包烩的国内外游客多了起来,店里的生意更好了。外国游客跟本地人一样,扫一扫支付宝二维码就能付钱。”吴阿姨兴奋地介绍,亚运会刚进行到一半,小店已经卖出去上千单。
事实上,杭州亚运会前,多地商家都准备好了二维码,既支持国际游客通过下载支付宝APP扫码付款,也支持通过10个境外钱包付款,助力他们畅游杭州。不少商家摸索出了跟外国人做生意的经验,一位义乌老板娘感叹:“便捷的移动支付和过硬的产品、优秀的服务一样重要!”
如果说移动支付打破了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让小微创业者能以极低的成本连接全球市场,实现从传统小生意向国际化经营的跨越;免息贷款则直接增加了创业者可支配的资金,缓解资金压力,为女性小微经营者提供了温暖而坚定的护佑。
2020年6月,网商银行发起“数字木兰创业计划”,旨在为女性小微经营者提供金融支持与经营助力,推动她们在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社群经济及新媒体等数字经济领域中获得更多的创业优势。来自重庆市秀山县膏田镇的“蛙妹”杨娅飞就是受益者之一。
2012年,杨娅飞创办鸿亚农业有限公司,从事石蛙工厂化养殖和冷水鱼养殖。每年10月至次年的1月中旬是石蛙成熟丰收的阶段,也是杨娅飞最发愁的时候,她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向养殖户收购石蛙,再卖给酒店、餐饮店等客户。以往,她要么向亲戚朋友借钱,要么向本地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勉强维持资金流运转。2023年12月,杨娅飞获得了网商银行“数字木兰创业计划”的支持,利用项目的免息贷款顺利度过了资金使用高峰期。
“我们的石蛙其实根本不愁卖,有了现金我的生意就能盘活。”如今,鸿亚农业有限公司的年产值达500万元,容纳村里14位留守女性就业,杨娅飞说:“因为感受过帮助和温暖,所以想为更多女性撑一把伞。”
自2015年6月成立至2023年4月,网商银行已服务超过1700万女性创业者,占所服务总人数的三成以上。其中,超过1200万女性小微经营者从此进入了央行授信系统,摆脱了信用空白。
就业新选择:数字空间里的奋斗者
慕园园来自河南郑州一个小县城,自小就因病致使身体行动不便。退款、售后、维权……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网上帮别人处理这些问题,她是一名云客服,也是一位依靠数据经济重新拥抱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灵活就业人员。
为了给自己看病,减轻家中负担,2014年,在朋友介绍下,慕园园借助蚂蚁就业平台做起了居家云客服。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她就能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让家里秒变职场。
因表现突出,慕园园陆续做了云客服、云导师、云质检员等工作。五六年前,她的病情突然加重,全身关节僵硬无法动弹,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好在蚂蚁云客服工作灵活,休息一段时间后,才又开始上班。”慕园园十分庆幸。如今十年已过,28岁的她存够了给自己做关节手术的费用和房子首付款。去年和今年,她已陆续做了两次手术。对她来说,最难熬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像慕园园一样,通过数字经济红利实现就业的残障人士不在少数。
有学者表示,目前,电商、直播和数字人是老龄群体、网络发展落后的边远地区人群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利用移动互联网数字赋能创业和就业的主要渠道。
来自陕西省宜君县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赵杨娟对此有切身体会。出于照顾父母的考虑,2020年,赵杨娟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关注到蚂蚁公益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的帮扶项目——AI豆计划。这是个基于AI发展衍生而来的公益帮扶项目,通过帮助欠发达地区引入数据标注等就业岗位、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助力留守女性、返乡青年等在地就业。
在家里,赵杨娟成了宜君爱豆的第一批AI训练师。从懵懵懂懂到边学边做,4年多来,现在的她不仅学会了很多专业医疗知识,还学会了写简单的代码。经过她们训练的大模型,也将率先在一线大城市医院中投入使用,辅助医生做疾病诊断和开药。看到自己的工作在真实生活中应用,赵杨娟感到很新奇:“原来我身在黄土高坡,也能参与到AI发展中。”
对于返乡就业的她们来说,在黄土地上标注的不止是数据,还有命运的经纬。截至2024年底,“AI豆计划”已经支持在陕西宜君、宁夏银川、贵州万山、山西朔州、贵州遵义、甘肃积石山等地建立了16个县域数字就业中心,累计帮助7500余人在地就业,女性总体占比近70%。她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无论学历高低、年龄大小,在数字空间中,只要抓住机会,她们就会不断向上攀登,活出自己的价值。
农业新希望:数字田野中的耕耘者
对于勇立数字化潮头中的女农人来说,连绵的山脉绝非创业途中的阻碍,而是她们得以崭露头角的稳固根基。巍峨的山川孕育了独特的风土人情与优质物产,恰恰成为她们事业起步的珍贵源泉。
来自四川凉山的傅佰莉有很多身份:她是“90后”北漂返乡创业大军的一员,曾被评为成都市2020年十佳乡村最美女创客,担任成都女性创业者联盟秘书长,同时,她也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追梦人,带动更多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帮扶更多女性创业就业。
四川凉山,作为苦荞麦的集中产区,承载着傅佰莉童年的记忆与深厚的乡土情结。2015年,她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改变家乡的决心,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困难如潮水般涌来。从客户、合作方的不信任,到专业人才的匮乏,再到团队管理的难题,每一项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但傅佰莉没有退缩,她深入学习苦荞专业知识,亲自参与种植实验,从播种到育苗,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她和团队用科学的力量优化产能,帮助高山落后地区实现稳定增产。
2022年7月21日,联合国妇女署和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启动 “她向未来・数字木兰创业计划”。通过培训、提供进入市场的机会和资源、促进交流等方式,支持女性中小微企业主在数字经济中获得更好发展。
在这个计划的助力下,傅佰莉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数字化能力,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借助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将凉山的苦荞推向全国。她还致力于创业营销赋能,举办百余场公益培训,帮扶带动上千人创业就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数字化’是女性创业者开启商业未来的钥匙,而每一位女性都有机会拥有这把钥匙。”傅佰莉表示,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大凉山的苦荞不仅点亮了自己的创业之门,还成了上千姐妹学习的生意经。
在湖北秭归,李春萍同样握住了“数字化”这把创业的金钥匙。秭归,作为全国脐橙的主产地和诗人屈原的故乡,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李春萍深知,要让家乡的脐橙走出大山,就必须借助网络的力量。
她开启了直播之旅,从果园到直播间,她将脐橙的生长过程、采摘、包装、发货等环节一一展示给观众。通过这种透明化的展示,李春萍不仅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让更多人了解了秭归的风土人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李春萍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产品的自信,在电商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在时代的数字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女农人返乡投身创业浪潮。对她们来说,数字经济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她们改写命运、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杠杆。未来,相信更多女农人会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崭露头角,借助数字经济的力量,不断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的潜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为乡村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