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光委员:AI替代不了人类,干体力活要靠具身智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武红利

2025-03-07 21:48 语音播报

热点

赵晓光委员。本人供图

“我想让人工智能替我洗碗做饭洗衣服,没想到现在的AI反而在画画、写歌、搞创作……”面对网友的困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说,大模型是基于数据库和用户指令“依葫芦画瓢”,替代不了人类,想让AI干体力活还要靠具身智能的发展。

“认为大模型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我们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其实是个误解。”赵晓光举例说,大模型写摘要、做文案,其实是在已有的底层数据库基础上,梳理关键词,是基于原始素材的重新排列组合。再比如,画画、做视频,都不是“无中生有”,底层元素都是人类提供的,都要依靠人的指令完成,“生成的就不是创造性的工作。”

赵晓光打了个比方,大模型就像一个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前人们去图书馆查资料要按照管理员的索引一列书柜一列书柜看。“现在只不过换成计算机替我们查、帮我们找,所以我们更节约时间。而找到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积累。指令越清晰,大模型提供的东西才和需求越接近。所以说,大模型没有创新能力。”

怎么才能让大模型替我们干体力活、有更强执行力?赵晓光说,这就涉及机器人具身智能,通俗说就是一个智能的机器人替代人类的手脚。“大模型也好,具身智能也好,都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工具,是替代我们劳动的,绝不是替代人类的。”她说。

聚焦2025全国两会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