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曾登上头版的她们,如今在哪里?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可心 李路 李环宇 胡德成 美编 张迪 杨盼

2025-03-08 10:05 语音播报

专题
进入
有AI
看更多
+ 订阅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时光列车开启

回到那些年

回到那些曾登上报纸头版的妇女榜样身边​

我们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创刊以来历年3月8日当天的报纸头版中,挑选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它们跨越半个世纪,记录着不同年代的女性及女性团体昂扬的面貌。每一张,都是一个时代特殊的印记。

AI技术将这些老照片一一修复,隐藏在时光里的她们,重新绽放动人芳华。

经过漫长岁月后,这些巾帼榜样们都去哪儿了?她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魏秀清

1961年3月8日《北京日报》头版

人物故事:

这是德外人民公社竹棉厂的母女模范,均是先进工作者。女儿魏秀清当选为西城区人民代表,母亲宋殿启感到无上光荣。

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局王府井保洁班

1990年3月8日《北京日报》头版

人物故事:

虽是最普通的保洁工作,但她们守护城市“净”好每一天。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局王府井保洁班曾两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

马美娜

1991年3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

人物故事:

中国妇女最具吃苦耐劳精神,战斗在建筑行业的女同胞更是如此。

北京市四建公司机械处副主任马美娜是从塔吊司机成长起来的大学毕业生。她长年奔波在工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新建1万多平方米的钢结构库房,工程的技术和质量交给了她,她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栾京秀

1991年3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

人物故事:

32岁的栾京秀是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电梯公司的班长。她带领8个小伙子,爬上爬下装电梯,成天一身土一身泥。经她手安装的电梯有70多部。

北京市公汽运营四场7路“三八联组”

1992年3月8日《北京日报》头版

人物故事:

北京市公汽运营四场7路“三八联组”曾被命名为“三八红旗集体”,图为联组的新老姐妹欢聚一堂。

武荣瑞

1992年3月8日《北京日报》头版

人物故事:

武荣瑞从一个家境清贫的小女孩,成长为新中国的化纤专家,她时常感叹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太多太多,唯有倾注全力报效祖国,才能表达寸草之心。

在教学、科研的疆场上,她屡建奇功,在“成纤聚合物的合成和改性”领域里作出贡献。她负责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她曾卧在病榻上辅导研究生,设计新方案,苦心孤诣地培养出一批后起之秀,形成一支由中青年组成的科研梯队。

北京市政六公司机施分公司女职工

1994年3月8日《北京日报》头版

人物故事:

在西北三环土城沟工地施工的市政六公司机施分公司的女职工们,看到日夜奋战在工地的工人们非常辛苦,就在施工现场搭起了服务棚,开展“办实事、送温暖”活动。图为三八服务队的女职工们为工人洗衣服。

刘志玲

1995年3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

人物故事:

当年四十岁的刘志玲是位憨厚朴实的老大姐,而在罪犯面前她却是个刚强的人。她曾在街头挺身而出制止殴斗,为此这位市公安局预审处的民警荣获了“首都见义勇为好卫士”的称号。

刘继凤

1996年3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

人物故事:

一些女性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在平凡而又不可缺少的岗位上并无惊人之举,却一直尽职尽责。

刘继凤,颐宾饭店玉泉浴池修脚技师。每天一早她便坐进治疗室埋头治病,截至报道刊发时已有12个年头。她说,顾客需要我,我就不能让顾客失望。

孙晖

1996年3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

人物故事:

这里是北京市电车公司供电所变流13站,负责运行电车线网供电。28岁的孙晖10年来在这儿守岗值班。她深知手下那电钮的“分量”。

敬业奉献的“螺丝钉”,她也是其中一个。

沈红

1998年3月8日《北京日报》头版

人物故事:

沈红下岗后丢掉了“铁饭碗”,在崇文区职介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到康达实验厂当上了销售员。在这里她放下架子肯吃苦,走出一片新天地,带动厂里销售额直线上升。她也被提升为业务经理,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刘玉枝

1998年3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

人物故事:

“三八”妇女节前夕,北京和平门邮电局开展了拜师学艺,争创巾帼文明岗活动,5名女共青团员同拜北京邮局优秀共产党员刘玉枝为师,决心提高邮政服务水平。

刘玉枝是北京市劳动模范,她在北京和平门邮电局当营业员期间,以微笑和热情的服务赢得用户们的交口称赞。人们问她,为什么工作时总带微笑,难道就没有烦恼?刘玉枝说:“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但坐到台前面对用户,就是在干本职工作了,那就应把一切不如意的事都忘掉。”

王峥

2011年3月8日《北京晚报》头版

人物故事:

面容姣好、轻声细语、翱翔蓝天、服务国航———她不是空姐,而是一名女机长。

当时不到三十岁的王峥,是国航最年轻的女机长。她说,小时候觉得空姐是好职业,长大后观点有所改变,吸引她的是一个七八十吨的大家伙在自己手中灵活掌控的驾驭感。机上乘客的生命与数亿元的国家财产安全都交到自己手上,她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每当飞机平稳落地以后,知道驾驶舱里是位女机长时,旅客们都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在王峥看来,这是对她最好的褒奖。

刘宏

2012年3月8日《北京日报》头版

人物故事:

刘宏曾经是高考落榜生。1988年她通过招工进入首钢,很快成了首钢唯一的女电焊高级技师,后被引进到首钢技术研究院工作。

研究院500多名员工中,刘宏是唯一一名参与实验的技术工人。每天和她一起工作的是5名博士和10名硕士,她用她高超的焊接技术,与他们的理论相结合,直接指导焊接试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当年她们的经历

或带给众人启发,或激励后人前行

这么多年过去

她们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去的岁月给她们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能不能像老朋友一样

再聚一聚,与我们聊一聊往昔?


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读着这篇文章的你

加入到这场寻找当年巾帼榜样的活动中来

一起感受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巨变

如果您有照片中主人公的线索

不妨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联系

期待新的故事,期待新的精彩

祝妇女朋友们节日快乐!

京报融媒工作室

编辑:王可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