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9 08:31
“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一段时间以来,
这种观感还真没错,当前,确实很多所谓的“洋货”早已成了“中国新特产”。东北的黑龙江抚远,“北美红宝石”促其成为“东方蔓越莓之都”;西北的甘肃陇南,已种植上百万亩油橄榄,年综合产值约40亿元;西南的云南澄江,酸甜爆汁的蓝莓在春夏之交就可采摘;中部的江西省金溪县“香缘”深厚,盛产的香料在欧洲人生活中刷出了极强的存在感……据统计,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共有180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267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730个乡村特色产品,产业链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就业。毫无疑问,中国新特产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喜人场景是如何实现的?应该说,既有天帮忙,更有人努力。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从南海之滨到白山黑水,从江南水乡到大漠高原,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组合成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条件,这为孕育世界各地的特色物产提供了基础。然而,
时代的发展逐渐填平了城乡之间的硬件鸿沟,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拉平了信息差,高效便捷的物流网补上了竞争力,乡村特色的含金量便不断提升。除了产品本身,这条特色路径还在持续延伸。当江西金溪香料产业携手“闻香之旅”,当云南孟连牛油果配上土司宴、音乐节,当蔓越莓啤酒、抹茶糍粑等“新吃法”花样迭出,农业便从单一生产向农文旅融合生态跃迁。以“特色”为最大支点扩大农业产业新版图、开辟高附加值赛道,将为当地发展、村民致富打开空间,也为中国经济向上向好增添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