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9 22:19
3月9日下午15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序推进民政民生保障
由兜底性、基础性向普惠性发展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
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加快健全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就像上学有学校、就医有医院一样,发展养老服务也要有相应的机构。将在已有养老服务设施基础上,推进在县(区)一级健全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乡镇(街道)一级健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村(社区)健全必要的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
要强化常态化救助帮扶,在保障好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基础上,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运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等方式,确保困难群众有困难及时被发现、需要救助的及时得到救助帮扶。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一要完善各项保障政策,高质量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养育保障。二要深化儿童福利机构改革,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开门办院”,发挥资源优势,向社会上有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委托照护、康复照料等服务。三要会同相关部门健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让流动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让多劳者多得
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
面向高校毕业生等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
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稳定招聘规模,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人员数量,实施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全面推广求职训练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提升就业能力。面向脱贫人口等农民工,拓宽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渠道,强化劳务协作、打造劳务品牌,加强大龄农民工服务培训支持力度,促进就业增收。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加强针对性援助帮扶,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服务工作。
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
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在培训对象上,聚焦最急需的群体,特别是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在培训内容上,重点围绕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些领域,比如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增加紧缺技能人才供给,联合民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开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长期照护师等专项培训。
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
强化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政策文件,合理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的薪酬标准。
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的区域、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推动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真正做到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快递、外卖、网约车司机等参保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
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两年多来,快递、外卖、网约车司机等平台从业人员参保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将通过完善费率等政策,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等方面稳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准备将试点省份由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
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
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
从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全国已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加装电梯超过13万部,增加停车位380万个,增设养老、托育设施近8万个,增加充电桩105万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所3100万平方米;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约50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4万多个、建设城市绿道12万公里。
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
将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其中在民生项目,将着力抓三件事:一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二是城中村改造项目,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增补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住宅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第一,立标准。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第二,强科技。一方面,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漏、开裂、反味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屋智能。第三,抓项目。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
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
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
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2024年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比2019年提高了1.7岁。提前实现了“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
实施的首期三年体重管理行动
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体重管理年”实施的首期三年体重管理行动,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好体重,健康饮食、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将继续从三个方面来推进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特别是体重管理的工作。第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第二方面,要持续做好有关慢性病防控和体重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第三方面,还要注重防治结合,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专业咨询环境和平台。
90%以上村卫生室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在乡镇、社区和村,有超过60万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为老百姓提供日常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医疗服务。超过500万名的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
据统计,现在90%以上的村卫生室都已纳入医保的报销定点范围,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诊和费用支付。另外,财政部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卫生发展的角度,近两年投入了近9亿元,为中西部地区更新升级乡镇卫生院的医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