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10:12
“就在不久前,福建省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急救中心无障碍呼救功能全覆盖,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建设无障碍呼救系统的一个示范。”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小组会议现场,委员们认真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第二个发言的中国残联理事杨洋向大家分享了这一进展。
杨洋委员是一名听障人士,她的履职故事与推动“同步字幕”建设紧密相关。
“对于听障人士而言,同步字幕是帮助我们回归到有声世界的‘坡道’,是维护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平等权利的有效载体。”杨洋告诉记者,2023年全国两会她建议司法系统推广同步字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并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回复。
2024年,杨洋建议在博物馆、电影院、科技馆等文化场所推广同步字幕,但也收到有关方面的一些顾虑,“3D效果的科幻片字幕无固定锚点,观众可能眩晕”。
杨洋没有放弃。此后一段时间,她上网查阅大量资料、搜集国内外案例、与技术专家探讨请教。
“就在今年春节档《哪吒2》爆火时,我专门跑到影院调研,询问观众观看3D加字幕影片的感受。”杨洋说,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10岁的小学生,大家都表示没有眩晕,她的心才放了下来。随即她将调研报告再次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并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得到了回复。
“他们说,会引进更多带字幕的影片,并升级售票系统,做好‘有字幕’的备注,方便听障朋友们选择。”杨洋打开手机,笑着向记者展示。
从出行便利到权益维护,从政务服务到文化共享……这些年在与有关部门的互动中,杨洋真切感受到,国家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对残疾群体民生改善工作越来越重视。“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听障人群达2.06亿。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保障。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让残疾朋友们看到更多希望。”杨洋说。
履职的这些年,杨洋委员脚步从未停歇,她用一份份带着温度的提案,把“无声群体”的心声传递出去。
谈及接下来的工作,杨洋说:“曾被光照耀的我们,希望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