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法院的创新实践:让公平正义“零障碍”
北京残联官方微信

2025-03-11 21:00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全北京约有57.62万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和健全人一样会面临各类法律问题。残疾人起诉、开庭时会遇到哪些不便?又有哪些无障碍设施能够帮助他们?作为守护司法公正的重要场所,法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在平谷区,法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有了一个示范“样板间”!跟随平谷区专业无障碍监督员代佳梦来到平谷法院第二办公区打卡,看看这个“样板间”是如何保障残障人士平等、充分、便捷地全程参与诉讼活动。

随处可见的无障碍标识和全覆盖盲道

在平谷法院第二办公区,代佳梦坐着轮椅,从无障碍停车位出发,沿着无障碍坡道顺利进入大厅。随处可见的无障碍设施标识让她感到惊喜——除了标准的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一层还全覆盖了盲道和双层树脂材质扶手。平谷区人民法院综合事务中心主任王小梅介绍道:“平谷法院第二办公区承载着全院的执行业务、王辛庄法庭受理的辖区内街道、乡镇民事业务及民一庭受理的综合民事业务,是集立案、审判、执行于一体的综合办公场所,受理的案件数量约占平谷法院总业务量的40%。在该办公区建设的设计之初,就本着打造全区法庭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样板的目标,充分考虑到残疾人和老人、孕妇等各类群体可能面临的诉讼服务需求,遵循‘五同步’原则设计建造。”

平谷法院第二办公区内无障碍设施完备且符合标准

“五同步”原则‌是指无障碍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平谷法院第二办公区在2019年建设初期时,就认真依据相关标准设计建设,并与平谷区残联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22年7月大楼落成前,平谷区残联实地考察后提出将引导性标识和扶手补全的建议也得到了法院积极采纳。

“无障碍环境建设既是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努力为残障当事人打造便捷、高效诉讼环境的有力举措。可以说,无障碍设施是整个建筑落成运行前最后一道程序。”王小梅解释说。经过法院与残联双方合力协作,最终实现如今法院安全、便利、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2021年1月平谷区残联到法庭指导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

在接待区,代佳梦亲身体验了低位服务台办理业务的便利。低位服务台不仅高度比普通柜台低,还预留了容膝空间,为轮椅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尊重。她注意到,柜台上还为老年人准备了放大镜,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代佳梦感慨道,“以前我从没想过法院的无障碍环境能建设得如此完善。这里不仅设施高标准,服务更是贴心!”

低位服务台为残疾人开设了爱心窗口

为了让残疾人也能便利参与诉讼,法院在一楼设立了第一法庭,并设置了无障碍席位。这个约一平米的席位背后充分展现了对残疾人权益的尊重与保障。“我们在立案大厅,安排了诉讼服务专人接待,一旦发现残障当事人,便主动引导其前往绿色服务窗口,实现优先立案。”王小梅说,“法院为听障当事人提供手写板、为视障当事人配备了导盲设施,如果听障、视障当事人书写困难,可以由他们表达真实意思,窗口工作人员代写文书,本人签字确认。最大程度地为所有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便利。针对不便出门的群众,如果有实际需求,法院还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巡回审判服务,真正让法院服务无障碍。”看着墙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标语,她表示,这正是法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

代佳梦体验无障碍法庭中的无障碍席位

2024年,平谷区残联统筹协调全区30余部门单位,组建了一支59人的区级专业无障碍监督员队伍,完成了全区1464个点位的监督体验与507个点位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平谷法院第二办公区诉讼服务大厅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经验,已经作为示范样板向更多的法庭逐步推广。

来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体部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

无障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