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八火箭“一箭18星”发射成功,海南商发1号工位首飞告捷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通讯员 陈奕君 李艳明 尚驰

2025-03-12 06:17 语音播报

热点

3月12日0时38分,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以“一箭18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专属发射工位正式启用,我国商业航天高密度发射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托举长八火箭飞天的海南商发的1号工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设。该工位创下了航天发射场建设速度的新纪录,从设计到竣工仅用了18个月。它的低温加注系统液氧储量、加注能力、加注氢氧品质等指标均居国内首位,并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控制,实现推进剂加注后前端无人值守。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供图)

火箭飞天时,数千摄氏度的尾焰瞬间喷射而出。为了抵抗高温炙烤,海南商发1号工位采用了一项全新设计——用双向导流锥替代导流槽进行地面排导,分流火箭发射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挤压式降温降噪系统则通过高压大流量喷水形成水幕,保护地面设备,降低噪声对箭上系统的影响,同时也能缩短发射后设备恢复的时间。

火箭院技术团队还为发射场建设了智能化的“中枢神经”,提升发射场运行管理效率和智慧应用水平。在测发指挥大厅内,技术人员只需动动鼠标,连接发射场内各系统的每一根电缆、管路、道路的走向都能清晰展现。这套“智慧发射场系统”拥有任务管控、射前监测、飞行检测、运维管理等功能,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监测发射场各系统的状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能保持先进性。

本次发射不仅是1号工位的“首秀”,也是长八火箭首次依托专属工位执行任务。“入住”新工位的长八火箭也有新状态,为适应商业航天快速响应需求,它突破性采用了“新三垂测发模式”,即将箭体分段垂直转运,芯一级助推组合体、芯二级箭体、星罩组合体分别通过公路运输至发射区后,再完成总装。这一模式使发射区任务周期压缩至7天发射、7天恢复,效率比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供图)

专属工位的启用,标志着长八火箭正式迈入市场化服务新阶段。长八火箭的运载效率与能力在国内同级别中型火箭中位居前列,尤其适用于太阳同步轨道及低轨道大型星座组网任务,其采用的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适配多种构型,为1100公里轨道卫星网络建设提供最优解决方案。今年,长八火箭将承担多批次组网发射任务,专属工位的高效运作能力可以显著缩短任务周期,为商业用户提供更快捷、可靠的服务。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承担多项任务 它与传统的发射场有什么不同?

3月12日0时38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随着一号工位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全系统发射能力也得到了完整验证。这里与传统的发射场有什么不同?如何满足现在各种各样的商业火箭发射需求呢?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这里是海南文昌,我现在是在距离地面83米的海南商发的一号发射工位,旁边可以看到它“新三垂”模式的吊车。

这边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二号工位,就是之前发射长征十二号的那个工位。

那一片是它的总装厂房,现在好多的商业航天公司也在那个区域。我觉得应该是目前看航天发射最好的一个地方,因为它的整个面积非常大,而且是一个开放式的发射场。在任何的角落,你基本都可以看到火箭发射。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位于海南自贸港的文昌国际航天城,可为我国商业航天任务以及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发射保障。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天梁:搞发射场,它实际上解决了一个进入太空的手段问题,未来给大家提供进入太空更多的机会,很多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业态或者一些工作在太空开展。

二期项目2026年底建成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将新增每年30-40发年发射能力,年总发射能力达到60发以上。

快讯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