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中,一座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未来森林”正在京西之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弯道超车”提供创新动能。
这里不像传统产业园,倒像一座科技苗圃,用生态之力孕育变革,让每粒创新种子都能长成改变世界的模样。
这里没有简单的“盖楼招商”,而是一场关于共生、赋能与成长的革命,真金白银的产业发展支持、丰富的八大业态规划、完整的六大服务体系、醇熟的3公里商业配套......这些不断丰富起来的“运营能量”如同滋养树木的养分,顺着“根系”流向每一家企业。
独木不成林,共生才有生命力。
2018年,"工业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场政策春雨落下时,中关村发展集团的生态构建者们已悄然展开行动。其中,中关村建投以“育苗人”的姿态,以石景山为起点,开启了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的拓荒之旅。
园区以古城创业大厦为先导区,以西井地块为核心区,构建了“先导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2024年11月,产业园核心区一期正式开园,园区进入全新的运营阶段,重点布局智能装备、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
这座“未来森林”里,硬核科技与人文烟火完美交融。景观设计打破传统产业园的冰冷边界,让孩童的欢笑与创业者的代码在绿意中交响。
当走进产业园的展厅,企业展示、合作图景、生态思维……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园区,而是一个充满生态智慧的创新生态园。截至目前,去年11月开园的核心区一期已签约入驻企业近30家。
“我们不是简单‘盖楼招商’,而是用生态思维编织产业网络。”北京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喻专表示。
产业园在建设中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不断梳理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关系,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壮大技术产业创新生态,打造石景山区高端研发型产业集群。
喻专更用“赋能、产业、成长”诠释了产业园的独特价值。“通过搭建生态,为产业发展赋能,为企业成长助力,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辐射津冀两地,服务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规划到落地,从破土到繁茂,产业园连续四年列入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并斩获多项荣誉。它不仅是中关村发展集团、石景山区政府等多方联动的创新成果,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试验田”,让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从破土到参天,每一步都有守护。
当我们走进产业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生态思维”,中关村建投以“空间+服务+投资”的运营模式,构建起一个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核心、以服务为纽带、以创新为驱动的立体运营体系。当企业在这里扎根,创新的根系便悄然相连。
带着核心技术从西安来到北京落地发展的中发领涂新材料研究院,长期致力于高性能薄膜/涂层材料设计制备技术的研发及其工程化应用研究,在环保制造、半导体、新能源储能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
“这里什么都好!我们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投资的公司,入驻中关村建投运营的园区,就像回到了娘家。公司装修的这段时间,园区会议室成为了我们特别的办公场地。”副院长王剑锋对园区服务满意度达到了百分之百。
选择入驻在这里的耐德佳,也是看中了产业园聚焦工业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定位,与耐德佳在VR/AR显示技术和健康显示领域研发方向的高度契合。
耐德佳联合创始人段家喜表示,入驻没多久,产业园就为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如提供了大型活动场地协助企业举办了高规格的年会;搭建了企业与市场对接的平台和展示空间;通过基金进行了投资;对接了供应链资源......如同森林里的菌丝网络,看不见的根系早已把养分传递到位。
园区充分发挥中关村发展集团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从“月嫂”到“博导”全周期、从“中餐”到“西餐”全栈式的科技创新服务,规划了5G+工业互联网、硬科技孵化器、示范产线、测试验证平台、展览展示中心、人才实训基地、国际会议中心、工程实验室八大产业服务空间,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新质生产力;搭建技术研发、市场与供应链、人才实训、智慧管理、金融服务、综合商务六大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共生共赢新生态。
从“根系”到“枝叶”,从“树干”到“果实”,园区正在用立体生态体系,为不同阶段的创新种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生长动力。
未来,园区将持续引导产业链和政策关键资源落地,加快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聚合裂变,不断丰富园区创新生态雨林。
一处将聚集近150家企业,创造年产值500亿元,预计带动就业1.5万人的北京最大、辐射津冀、服务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已火热开篇。
把森林的养分输向远方,为工业互联网谋求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片“未来森林”里,最令人欣喜的是创新生态的形成。中关村建投充分发挥“光合作用”,将中关村发展集团的产业运营基因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养分深度融合,在跨区域协同的土壤中催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石景山区政府正策划启动3000P的算力中心建设,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工业互联网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实现再一次的跃升。”喻专充满期待地说道。
目前,产业园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对接、导入并购软件开发、算法类企业,围绕新想法、新技术、新优势为工业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汲取新思路。
与此同时,产业园还打造了“工联科创”的IP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经举办2024年度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清华工业互联网企业专场路演活动、科技服务业创新链接交流会、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产业生态发展大会等百余场活动,助力产业园破圈运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让阳光照进每一片叶子背面,“能量聚落”的构思则希望为入驻在此的科技工作者们打造生活好、工作好的网红之地。
目前,园区签约商家已达到数十家,其中不乏肯德基、嘉和一品、百灵鸟餐饮等知名商业品牌。“产业园内还规划了一处商业中心,未来我们出门就能享受商圈潮流生活,非常赞。”入驻企业员工对未来的便捷生活充满憧憬。
夜幕降临,产业园化身“数据星空”,玻璃幕墙中的光亮昭示着工业互联网的蓬勃未来。
这片孕育未来的森林里,每棵“科技树”都在书写独特年轮——有的正在突破半导体器件能效极限,有的让AR眼镜推开通往元宇宙大门,还有的在编织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网络......
有人问: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何时?
中关村建投的答案是:在看清风向的那一年,种下整片森林的蓝图。
春天的故事在这里永不落幕。当科技根系深扎中国智造沃土,当创新绿叶连成产业荫蔽,我们相信,这片未来森林的尽头,便是智能制造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