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美国加税,沃尔玛指望谁来埋单?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邱凌

2025-03-14 16:40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在原10%加征关税基础上,对华有关产品再额外加征10%关税;对墨加两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所有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对欧盟酒类产品征收200%关税……“特朗普2.0”开启不足两月,关税大棒已打遍全球。

“保护美国和美国人”的口号喊得虽响,可里里外外这通搅和,最先扛不住的却是美国企业。比如,关税政策使输美商品成本显著增加,沃尔玛就明显感觉到了压力,为了“转嫁成本”,沃尔玛把“砍价的刀”伸向了中国供应商。据悉,部分厨具和服装供应商企业已被要求在每轮关税调整中降价10%,这几乎等同于让供应商承担全部新增关税。被有关部门“约谈”后,沃尔玛表示,中国供应链是其全球成功的关键,将与中国供应商密切合作,寻找避免损害相关方利益的方法。

众所周知,沃尔玛的成功源于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而其全球采购的商品,约60%来自中国。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中国制造”,才支撑起了沃尔玛的全球零售帝国。作为全球自由贸易的受益者,沃尔玛更应懂得维护国际市场稳定与公平的重要性,如今明知罪魁祸首是谁,又岂有让中国人埋单的道理?

美国愈发不按规则出牌,正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是全球经济的筋骨血脉,本身是市场规律、企业选择等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拿美国频频对华制裁的芯片产业来说,制造一颗芯片需要至少7个国家、39家公司的协作,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几千道工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断点,都可能导致成本陡然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曾警告,经济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损失7%,相当于法国和德国年GDP的总和。可以说,美国的“关税霸凌”每向前一步,都会给全球经济增添沉重包袱。

美国一再加征关税,试图迫使制造业回流,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然而,经济发展自有其演进逻辑,靠粗暴的保护主义不仅无法重新“伟大”,反而上演了“美国伤害美国”的笑话。以美国本轮加征钢铝关税为例,美国每年需消耗数以千万吨计的钢铁和铝,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石油生产等领域,关税将直接增加这些行业的生产成本。而成本的增加,最终“背刺”的还是美国消费者。比如,2018年美国对钢铁、铝、太阳能电池板和中国进口产品加征的关税,就至少让美国消费者每月损失14亿美元。

保护主义没有出路,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早就被历史反复证明。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就曾试图借《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提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引发全球报复性关税。结果是,美国工厂倒闭、农民破产、失业率飙升,一度导致美国难以摆脱大萧条的阴霾。如今,特朗普政府重蹈覆辙,只能说明,美国的牌真不多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高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