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逝世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2025-03-14 19:21 语音播报

经济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中国证券市场的拓荒者刘鸿儒,于2025年3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鸿儒,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47年9月参加革命,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教授。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

刘鸿儒。视觉中国供图

刘鸿儒先后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常务副行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会长等职。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在1978年至1992年资本市场萌生的阶段,有一次重要会议后来常常被提起。

1988年9月8日,“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那次会议囊括了中国经济界最有实权的机构,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计委、体改委、人行、财政部、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还有数家中字号的信托投资公司。时任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就是当时的参会者之一。

1992年10月,为了建立健全证券监管工作制度,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受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指导、监督检查和归口管理。刘鸿儒担任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首任主席。

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上任后,刘鸿儒在证监会职工大会上说:“我们是第一代拓荒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我们的任务就是开荒、修路、铺轨道,基础打好了,后来人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开快车了。”

刘鸿儒任职证监会主席的时间为1992年10至1995年3月。期间,他见证了208只新股的发行。

更重要的是,作为拓荒者,刘鸿儒在建立证券监管模式方面,有诸多开创和探索,如利用股票市场吸引外资,大胆进行证券产品创新,推出H股、N股。在任期间,他还主持制定《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以及23个配套法规。这些制度规则也为后来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证监会主席的位置是坐在火山口,实在要我做,时间也不能长。”1995年3月,65岁的刘鸿儒从主席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编辑:孙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