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5 10:15
原价几十元的商品,
经过批量操作
就能标价翻倍?
消费者明明下了单,
却迟迟等不到货?
产品质量差想找商家售后,
竟查无此店?
……
你在网购时是否遇到过上述情况?
你知道这可能是恶意店群搞的鬼吗?
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消费常态。然而,名为“恶意店群”的灰色地带正悄然滋生。
据了解,恶意店群商家通过冒用或套用他人身份信息,批量控制数百甚至上千家店铺,以批量化操作、重复铺货和高价低质的手段,侵蚀着合规商家的生存空间,损害着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复制粘贴式”造假使消费者看到满屏搜索结果,以为自己正在对比挑选,却可能只出自同一家。恶意店群商家还有“卖高发低、无货无售后”特点。例如原价50元的商品,经过恶意店群的批量操作,可能被标价100元甚至300元,出单后用消费者的收货地址再去源商家处进行下单发货,如遇退货退款等情况,则将商品原路退回给源商家即完成“甩锅”。消费者多花了钱,却面临商品质量低劣、货不对板以及投诉无门的困境。此外,恶意店群商家还存在盗取原创商家商品信息,用AI改图,侵犯原创商家知识产权现象。更可怕的是,恶意店群通过批量注册店铺、非法倒卖用户信息,为电信网络诈骗埋下隐患。
近日,为治理恶意店群,保护在平台合规经营的优质商家权益,维护平台公平,《淘宝网开店规范》《淘宝网市场管理与违规处理规范》《淘宝网关于无货源店铺实施细则》等规则已于3月4日起正式生效。
不少网友表示,恶意店群无货源、分流量,购物环境被搞得乌烟瘴气,此次电商平台整治可谓大快人心。
针对恶意店群乱象,
还应采取哪些治理整治措施?
消费者遭遇恶意店群,
又该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康达(合肥)律师事务所主任侯卫爽的专业解读!
恶意店群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益?
恶意店群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多方面的侵害。恶意店群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商品功能或效果等手段,使消费者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策,侵犯其知情权;通过重复铺货、抢占流量,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侵犯公平交易权;而销售质量低劣、货不对版的商品,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对安全保障权的侵害;当消费者寻求售后赔偿时,恶意店群商家可能会通过关闭店铺等方式逃避责任,剥夺了消费者的求偿权。另外,恶意店群商家在注册新店的过程中可能会不当使用、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当消费者遭遇低价高卖、货不对版等恶意店群问题,应如何维权?
当消费者怀疑遭遇“恶意店群”时,首先应确认订单的准确性,核对商品的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与购买时一致;而后立即联系商家,说明问题并提供相关证据,如照片或视频等;如果出现货不对版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或换货;如果还未能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考虑通过消费者协会、电商平台的投诉渠道、行业监管部门等寻求咨询和协助处理。
若商家存在虚假宣传、卖高发低、无货空单等情况,涉及欺骗消费者,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消费者有权主张“退一赔三”。
对于改善网络购物环境、打击恶意店群现象,能够采取哪些措施?
首先要求电商平台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商家采取惩罚措施。例如淘宝提高开店门槛、卖家需经平台综合评估才能开店;升级人脸识别系统,商家登录店铺需要不定时人脸识别,防止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开店;对于无货源店铺违规,采取下架全店商品、删除全店商品、限制每日新发商品数、限制在架商品数、限制新开店铺等严厉措施。
利用技术手段,通过优化算法和智能识别让恶意店群“无所遁形”。具体而言,改进平台的搜索算法,减少同质化商品的展示,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并拦截恶意订单和虚假交易。例如拦截恶意铺货软件,从源头阻断恶意店群大量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