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5 18:26
访问记者:李若晨 被访问者:韩娜
通州榜样感动通州的故事
北京市通州区沐泽社会工作事务所创始人、党支部书记、总干事韩娜爱岗敬业,专注于民办非营利机构的创新运营与管理,以党建推业务、业务促党建的深度融合持续赋能副中心基层治理。
2018年,沐泽社会工作事务所成立,韩娜带领团队深入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工全程陪伴的工作优势,孵化培育了大量以群众兴趣爱好为主的群众自治组织,并引导其参与到辖区基层治理工作中,创新“楼门共同体建设”“群众组织化自治”等模式,解决了环境治理、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多项难题,为副中心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她创立的“五微五联”工作法在通州区基层治理大会上被列为创新案例,沐泽社工也成为通州区社会组织的优秀代表。作为通州区党代表、政协委员,韩娜积极履职,将多年基层经验融入提案中,推动基层问题有效解决,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李若晨(本报记者):您是怎么想起来搞一个群众自我管理的组织的?
韩娜(通州榜样):其实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
我发现我们公共服务的资源是非常充足的,但需要更多的温度,比如有时候日常办事的服务和效率,跟我想象中的“微笑服务”还是有些差别的。如何提升社会服务的温度?我能为此做点什么?这就成了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后来我住的小区给了我灵感,以前小区周边配套很少,交通不便,买个生活用品都得开车去好远,前些年居委会成立了,大家一起商量着推动了很多事情,环境提升了,生活方便了,这让我发现群众自我管理是可以解决很多家门口的问题的。那怎么能持续有效地参与这个工作?我就想成立一个民办非营利机构,通过专业的配套服务,动员群众参与到家门口的自治中来,每个小家都变好了,我们大家才会更好。
李若晨(本报记者):民办非营利社工组织面临的困难一定不少,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韩娜(通州榜样):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专业人才。
沐泽社工刚成立时只有三五个人,为了招到合适的人,我们经历了好几个阶段。刚开始零散地从社会上招,感觉专业不太匹配,就开始从考社区工作者的人里找,但他们学习的方向偏社区治理,专业社工有独特的专业性和配套服务方向。后来就开始招学社会工作专业,又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但发现还是不行,很多人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不是真的喜欢,而且这个工作不像律师、医生等职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少人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没前途,就转行了。但经过几年的努力,主动找到我们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形成了“专业社工+本土社工+心理老师”的综合用人体系。
我们现在有60人左右,30岁以下年轻人占到60%。年轻人有一腔热情,又很有想法。比如我们在宋庄镇南马庄村重新恢复的微型图书馆,就是两位“00后”社工倡议的。他们在跟村民聊天时得知,村里曾经培养出很多大学生,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我们就在村里恢复了图书馆,鼓励志愿者捐书,现在每次村民群里一有图书馆的活动报名,名额都是瞬间被抢光。
李若晨(本报记者):周边百姓现在理解您在做什么吗?
韩娜(通州榜样):我们最开始做的,就是帮助百姓建立他们自己的兴趣小组,并且让这些小组活跃起来。陪伴和赋能是什么?是手把手、肩并肩地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制定计划,让他们实现由个体向组织化,由不参与到深度参与,由被动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宋庄镇双埠头村龙飞凤舞健身舞龙队是2021年成立的,也是我们陪伴时间最久的一个组织。当时他们发现村里有两个刚做完乳腺癌、宫颈癌手术的妇女不愿意出门,对于患者来说,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我们就建议舞龙队参与其中,和他们一块去对方家里慰问,邀请她们一起来跳舞,一开始她们不愿意,几次三番后,终于答应了,参加了几次活动,精神放松不少。后来舞龙队就不断动员更多两癌妇女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我们的协助下,他们还帮着成立了互助小组。这不,前两天这个队伍还邀请我参加她们的演出呢!
李若晨(本报记者):有没有什么事,让您觉得解决以后特别难忘?
韩娜(通州榜样):2020年,有一次去白庙村走访,一个老太太说:“我有个心愿,你能帮我完成吗?”老人93岁了,家里有6个儿女,四世同堂,40多口人,但因为种种矛盾30多年没团聚过了,就想全家团聚一场。我一听,这个忙我必须得帮。
但协调过程挺难的。老人的6个儿女住在通州不同的地方,多年来的各种矛盾很深,我们成立了项目组,包括宋庄镇科室、村委会、村民等,挨个入户跟他们聊,每家基本都聊了两三轮,有的把电话挂了,有的不让进门,有的在屋里哭了一上午。前前后后协调了一个半月,本来老人的大孙女怎么都不来,结果拍全家福那天早上7点,给我发消息说:“娜娜,我们来了,感谢你们的付出,我们很珍惜这次机会。”老人见到大孙女的第一眼就高兴地哭了。
这事儿也得到了热心支持,本来启动资金只有1000来块钱,除去交通费,就不剩什么了,我想好不容易把一大家子聚过来,怎么也得吃顿团圆饭不是?后来我联系了通州区工商联的负责人,帮忙带动宋庄商会的企业家发起捐款,捐了6000块钱,在村委会布置会场,组织了一场团圆饭,拍了全家福。
这两年重阳节我们去看老太太,都倍儿高兴,指着脖子上的金项链说:“你看这是我孙子给我买的!”现在家人也有走动了。虽然难,但能满足老人的夙愿,我心里也特高兴。后来我们把“不老微梦想”做成了品牌,帮助不少家庭解决了亲子问题。
李若晨(本报记者):您平时工作这么忙,家人对您的工作支持吗?
韩娜(通州榜样):我基本是从早到晚都扑在工作上,现在感觉对于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我父母一开始可不支持了,觉得你干这个又苦又累,不挣钱还往里搭钱,简直不可理喻。但这两年看到沐泽社工获得了“优秀社工团队”等一系列荣誉,政府也给予了很多认可和支持,他们也慢慢有所改观了,年前还跟我说:“娜娜,把这个工作做好,好好做。”
李若晨(本报记者):全身心投入为大家办事,还不指着它赚钱,真好啊。
韩娜(通州榜样):沐泽社会工作事务所成立时的愿景是“沐风栉雨,泽被万物,用生命影响生命”,这也是沐泽二字的由来。
现在想想当时这么说有点骄傲了,简单点来说,我觉得这是助人自助的事情,需要有温度、有情怀,愿意帮助别人。有时候大家也需要一个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润滑剂,所以我们搭建起这样的平台,也帮助有需要的人发挥余热,展现自我。
我的收获更多,六年多来,几乎走遍了区里的各个社区村落,认识了许多优秀有趣的人。帮助他人带来的是内心的平静,而且得益于这份工作,我当上了政协委员,进了青联,带着我的想法走向了更大的舞台,获得了来自政府、社会的认可,也让我更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初心——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尖上,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刚刚说到我们在南马庄村恢复的图书馆,有一个场景我至今记得。当时图书馆刚收拾好,晚上五六点钟,有一个扎小辫的小女孩儿,坐在那里静静地翻着绘本,夕阳的余晖照进来,特别温馨,我们悄悄给她拍了张照片。我觉得那个瞬间,就是我们的价值。
2024年度“通州榜样”荣誉称号获得者
胡彦固 小米汽车工厂冲压车间主任
包佳寅 华夏银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营销管理部总经理
韩娜 通州区沐泽社会工作事务所创始人、党支部书记、总干事
刘春双 通州区张家湾镇张湾村妇联主席
常昊 国家花样游泳队队员、奥运冠军
焦洁 北京妙言律师事务所主任
秦春增 通州区财政局农业农村科一级主任科员
赵增权 蒙牛乳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夏建立 北京大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员工
谭崇庆 通州区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居民
2024年度“通州榜样”提名奖获得者
袁志永 北京永通昌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跃 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南里社区居民
关胜利 退休教师、通州区新华街道河畔雅园社区党支部党员
李悦 交通银行北京通州分行对公客户经理
松玉红 北京市通州区手递手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
贾冠楠 北京通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管、通州蓝天救援队队员
白香阁 通州区文景街道辖区志愿者
郭晓峰 北京谱辩律师事务所主任
张红妹 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殷丽莉 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高级经济师
常善强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经理、工程师
陈博 通州区水务局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通州区永乐店镇水务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刘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中心主任
李腾飞 北京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商业大队副队长
石靖楠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管理部主任
翁志清 通州区玉桥街道职康站老师
冯颖静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科科长
江乐阳 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旭 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部长兼普儿科主任
聂建华 通州区郎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
选题策划:陈冬菊 金可
九五团队:池阳 王倚剑 李若晨 谢佳航
创意设计:王晴
责任编辑:陈节松
人物摄影:常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