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生用数学建模破解城市问题
2025-03-16 08:5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3月14日“国际数学日”之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举办数学节活动,带领学生制作数学动画和游戏,尝试用建模解决城市问题,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数字密码。

此次活动主题为“数海扬帆智引航,数演万物智创生”,设置了“数海畅游”“数海畅游”“数论古今”“数模筑梦”“数韵流光”五大主题板块。记者注意到,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科技相结合,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

“数海畅游”板块,来自高校的数学专家和科技领域顶尖学者,带来了“揭秘科技中的数学”讲座。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数学在前沿科技中的应用,展望数学与科技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解科技”板块,将数学与信息技术、物理、心理等学科深度融合,学生借助Scratch、Python、GGB等编程或图形软件,编写程序解决数学问题、制作数学动画和游戏,实现数学的可视化。

“数论古今”板块设置了数学主题辩论赛,从数学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大数据是否侵犯隐私、数学与科技融合的伦理问题等热门话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冰冷的公式和定理,它还与人文、伦理和创新息息相关。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工具。在“数模筑梦”环节,学生们展示了他们在数学建模方面的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游戏开发、城市规划、人口预测等应用领域。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们以数学为工具,尝试解决环境、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将抽象的公式转化为具体行动,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数学不仅是解题的工具,更是理解世界的钥匙。它让我看到,梦想可以用数字编织,未来可以用公式书写。”

“数韵流光”板块通过数学文化展览,带领学生感悟数学之美。展览不仅呈现了从古埃及到现代数学的发展历程,而且还展示了数学主题的摄影、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带领学生体验中西数学文化的交融。学生们还在现场体验了数独、华容道、数学拼图等趣味数学游戏。

“在一些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量子力学、分形几何中的数学现象,甚至从数学的视角捕捉声波,体验高等数学中的傅里叶变换等奇妙应用。还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与互动体验,感受到数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的结合。这些项目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科技的关系,更启发了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说。

(采写:本报记者:赵艳国 ;学校供图;编辑:智雨荷 ;复审:常悦;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