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温,人勤春早。近日,在有着“北方盐业之都”美誉的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春扒”作业正如火如荼,盐业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在广袤盐田抢收春盐,呈现出了一片繁忙景象。
“春扒”好时光 盐田生产忙
晴空下,一片片盐田水光熠熠。盐田里,由盐业工人驾驶的活碴机械往来穿梭,紧锣密鼓开展活碴工作,为春盐丰收做好准备。结晶池旁,盐廪高耸,池盐雪白。据了解,“春扒”即“春季扒盐” ,也就是采收春盐。活碴和春扒都是盐田春季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工人利用晴好天气进行活碴,随后收获原盐并进行堆放。整个过程不仅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而且还需要各工序间密切衔接,确保海盐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采扒作业。
据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滨海新区第一分公司制盐南片工区工长李宝安介绍,海晶集团前身是丰财场,建于1265年,距今已有760年的历史。自清顺治年间改为“天日晒盐”以来,该公司一直沿用古法制盐,整个生产流程包括纳潮、制卤、结晶、收盐集坨四个主要工序。活碴是盐工在收盐前用工具活动海盐颗粒的过程,这样可以增大卤水与盐晶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原盐质量,还可以加快原盐结晶速度,让盐晶体长得又大又好,保证了原盐的优良品质。“春季空气干燥、湿度低、蒸发量大,是原盐生产的黄金季节,我们盐场早动手、争主动、制好卤、破好碴、晒好盐,让盐田‘春耕’出成效、争取原盐大丰收。”李宝安说。
多举措护航首茬春盐采收
而为确保春季原盐采收工作顺利进行,海晶集团第一分公司提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科学组织生产,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原盐质量和产量双提升。“为了高标准做好今年的生产工作,春节过后我们就积极抢抓天时,对原料卤水进行赶制和储备,对结晶池进行了换卤和分晒,对收盐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海晶集团滨海新区第一分公司制盐南片工区党支部书记杨兆新介绍,“看着这一粒粒洁白的海盐,就像看到了一年的希望,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春晒产盐量将达50万吨
据了解,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是我国长芦盐区海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天津市最大的盐场,拥有悠久的海盐生产历史,其制盐技艺也被天津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盐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里的海盐产量逐年攀升,目前盐田面积达169平方公里,预计海盐总产量达100万吨以上。
“现在,春晒正式开始了,从收盐情况看,我们预计产量要比去年同期增产5%左右,质量也比去年好。”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滨海新区第一分公司经理李斌说,整个春晒产盐量预计在50万吨左右,到3月底其产量将完成24万吨,为新区盐业首季“开门红”贡献海晶公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