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16:18
日前,媒体再度曝光通信行业电话营销乱象,特别是诱导升级、隐形扣费等套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迅速回应,称高度重视,将开展全面自查、迅速整治。
通信服务是现代人生活的刚需,而电话营销泛滥一直备受诟病。号称“降低资费”“限时优惠”“免费升级”,实际却让用户稀里糊涂开了服务包、花了额外钱。虽然费用不是很多,也不见得会闹到“对簿公堂”,但这种侵蚀用户知情权、选择权的行为,却严重拉低了使用感受。久而久之,许多人接到客服电话分分钟挂掉,就连正常的业务都没法开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反噬。
电信运营中藏“坑”不断被曝光,何以屡禁难绝?据报道,运营商营销渠道一般分直销渠道、代理渠道、电商平台等,而“底薪+提成”的薪资构成,直接推动了某些工作人员无底线营销。甚至还有工作人员分享“秘诀”,如“90%的客户都没有投诉意识”,以及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营销策略。在产品与服务高度相似的情况下,竞争压力大是摆在各大运营商面前的现实困难,但无论如何,都不是蒙蔽消费者的理由。
治理痼疾,必须找到关键环节。早在2018年,工信部就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片面夸大或混淆资费优惠幅度,以及做出其他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宣传。现实之中,不管是怎样的合作,也不管是哪条渠道,只要经过认证、获得授权,那么电信运营商理当对第三方行为负责。对于长年被吐槽的电话营销问题,必须严格要求工作人员保证信息沟通全面到位,同时拿出办法加大对于诱导消费行为的监督管理。能不能动真碰硬,见证着解决问题的决心,反映着对待消费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