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17:45
傍晚时分,宋家庄鱼市人声鼎沸,凭借怀旧市井风的装修风格,这家刚开业半个月的饭店迅速成为热门打卡点。不刷墙、不吊顶,农家靠背椅加乡土味十足的餐盘,让初次打卡的顾客忍不住猛拍照片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餐饮门店的精致装修早已成为争夺客流的重要手段,连街头面馆、麻辣烫、包子铺都变得“高档”起来。但近几年,一批新开业的餐厅反其道行之,以简朴的怀旧市井风吸睛,希望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杀出重围。
怀旧市井风餐厅吸睛
3月15日傍晚,市民张先生跟着导航寻进宋家庄鱼市,原来饭店是开在南三环外一座老厂房里。店里人声鼎沸,50张餐桌座无虚席,还有几十桌顾客在排号等位。饭店主营湖南乡土菜,水煮活鱼、常德牛杂煲、湘潭叫堂鸡、岳阳口味虾都是招牌菜。
走进店内,正对着门口的是几口大鱼缸,后方桌上悬挂着成排的腊肉腊鱼,干辣椒等调料堆在桌脚下大麻袋里。客人们坐在简朴的农家靠背椅上把酒言欢,最深处是一排明厨档口,可以目睹厨师颠勺炒菜。“好有年代感,童年回忆瞬间涌上心头。”张先生感叹。
在小红书上,众多网友为这家怀旧餐厅点赞,也吸引一拨接一拨的顾客前来打卡。
以简朴而独具特色的门店风格吸引客流,宋家庄鱼市不是第一家。2021年,一楼一火锅饭店在三里屯机电院开业,主打港风粤菜大排档。店内以简易大圆桌搭配不锈钢红色折叠椅,水泥墙和设备管道裸露在外,包房之间以红砖砌墙隔档,推拉门则直接用铁栅栏代替。
开业之初,这家饭店很快凭借怀旧市井风火了起来,如今盛况依旧。16日下午2时记者在店里看到,仍有几组顾客在排号等位。“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当年你姥爷他们下馆子,就是这样的环境。”一位年轻妈妈正给上小学的女儿讲着老一辈的故事。
2022年,阿招鸡煲在芳圆里购物中心开出首店,同样是港式大排档风格。店内墙壁上写着“本店无装修”“认真吃鸡,不宜拍照”等红色大字,反而引得许多顾客专程来打卡。店内餐桌椅是简易折叠圆桌搭配红色塑料凳,而且两个凳子叠放,“一个不太结实,两个稳当些。”店员笑道。如今,这家店已开出十几家连锁店,甚至引来不少同行效仿。
大排档式松弛感受青睐
“看装修就知道价格不太贵,放心点了一大桌。”在不少市民看来,这些怀旧市井风饭店吸引人的,除了拍照“出片”,还有简朴环境中就餐的松弛感。
宋家庄鱼市创始人杨金祥,也是连锁餐饮品牌杨记兴臭鳜鱼的老板。“以前开饭店重装修重营销,把心思花在所谓的标准化上面,忽略了顾客对菜品的需求,走了太多弯路。”他说。
一楼一火锅饭店合伙人蒋先生从小在香港长大,十年前曾在王府井开出一家袍公馆港式火锅店。考虑到众多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他把当地街头的大排档搬到北京来,朴素的店面让顾客吃饭更放松。
阿招鸡煲开业前,联合创始人王华也曾多次去往广东考察调研,“市井风大排档餐饮在当地非常流行,这种松弛感,一直是北京市场所欠缺的。”
如今,这个市场缺口正逐渐弥补,投入低、口碑好的市井风越来越流行。位于德胜门内大街的京城小院胡同菜,也是最近新开业的“怀旧老店”,点菜不用菜单,一整面墙上挂满30多个老日历样式的菜单,供顾客“撕票”。墙面以二胡、磁带、老报纸等老物件做装饰,一只绣着红星的绿色帆布斜挎包,尤其有年代感。
此外,盖码帮长沙菜馆、罗妈砂锅、曾三仙米线,都是近两三年在京城餐饮市场流行起来的连锁街边小店,店铺不刷墙、不吊顶,环境简朴、桌椅简单,人均消费在50元至百元之间,受到许多周边居民的追捧。
品质和性价比仍是关键
怀旧市井风悄然流行,也反映出市民对就餐体验的追求和期待发生转变,高品质餐食和高性价比成为关注焦点。
宋家庄鱼市所在的老厂房,原先是一座锅炉房,已经闲置了十几年。杨金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营面积700多平方米,装修成本只有几十万元,如果是同等经营面积的杨记兴,至少得200万元才能下得来。”
节省下来的装修成本用在了食材上——现捞现烹的新鲜胖头鱼、现炒现卖的湘味小炒,平均客单价只有90元。王华也坦言,阿招鸡煲的装修投入比他开的上一家店低三分之一,菜单也精简到一张,消费者没那么多选择障碍。
过去几年,起源于长沙的文和友饭店也因主打复古市井文化成为当地的“顶流网红”,创下单日取号3000桌的辉煌历史。然而,这家刻意做旧的品牌开进广州后却不受本地人认可,价格虚高导致客流迅速流失,店铺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认为,主打怀旧市井风的餐饮门店很容易成为“网红”,但如果重场景、轻内容,一味靠氛围和情怀收割流量,则很难留住顾客。做出高性价比的好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请扫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