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领驿家人”驿站为女骑手举办手工培训 西三旗街道/供图
“以前需要到处转可能还找不到地方,现在只要在小区地图上一查,很快就送到了!”美团骑手贺江春在核对订单时的感慨,道出了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社区的变化。
作为西三旗街道打造的“骑手友好社区”,清缘西里社区通过“友好地图”“暖心驿站”“共治积分”等创新举措,不仅破解了配送难题,而且让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从“过客”变成“管家”,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
用心暖“新”让心贴“新”
手机提示音响起,贺江春扫了一眼屏幕,轻车熟路奔向不远处的饮品店,取餐、装车、启动电动车,直奔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社区。
“您好!这是您点的奶茶。”随着客人五星好评的弹出,贺江春从驾车驶入社区到配送完成,全程只用了2分多钟。“小区地图清晰标注了每栋楼的具体位置、驿站位置和配送注意事项,我们配送效率提高了很多。”说完,贺江春又奔向下一单。
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往往始于破解“最后一百米”的痛点。自“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开展以来,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社区频繁“上新”,特别是“清缘西里友好社区导览图”的普及,有效破解了骑手小哥“找路难”的情况。“以前因为找不到具体配送位置,在小区里兜圈子找楼栋是常事,有时候眼瞅着要超时了,急得见人就问。”贺江春说,“现在一进小区,就知道往哪里走,送餐速度快多了!”
“‘友好地图’无疑是我们在送餐路上的‘精准导航仪’,这是社区入口,这几栋方形的是居民楼,这里是驿站。如果我们车没电了,还可以到这个位置去充电。”快递小哥谷方智指着“清缘西里友好社区导览图”对记者说,“同步上线的电子版导览图让我们找路不再难。立体路牌、单元门牌以及新划分的骑手停车区,让我们配送全程心里有底。”
“骑手友好社区”的关键词是‘友好’,除了基础设施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为骑手畅通配送‘最后一百米’。”西三旗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欢说,“‘进门’牵扯到街道、物业公司、业主、骑手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找到保障社区安全管理与满足居民业主快速配送诉求的结合点,不同社区的规模、管理模式等各不相同,需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为实现多方平衡,西三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多次到辖区内的配送站点、物业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听取骑手、社区居民和物业代表的建议,充分了解各方需求,让解决方案更切合实际。“通过协商解决居民、物业和骑手的不同关切,我们既要让外卖箱畅行无阻,也要守护好小区的鸟语花香,才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王欢说。
服务“新”阵地架起连“新”桥
“骑慢点儿”“注意安全”“好嘞!回见!”在清缘西里社区入口处,“暖心岗亭”的安保人员与外卖小哥亲切地交流。
区委社会工作部三科科长张然告诉记者:“让骑手从入门就感受到友好氛围,安保人员起了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骑手进入社区首先接触到的人,是‘社区友好’最直观的体现。”
打气筒、医疗包、小推车、手电筒、雨衣……“暖心岗亭”不仅是人员友好的体现,也是一个小型驿站,里面各类应急设备应有尽有,以备骑手不时之需。
记者沿着社区入口向前步行几十米,来到了“旗领驿家人”驿站。新就业群体在忙碌之余,在这里可以喝热茶、吃水果、阅读、放松身心。“以前送单得随身带充电宝,现在驿站里啥都有,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真像回家一样!”快递小哥李清对“旗领驿家人”驿站赞不绝口。
走进“旗领驿家人”驿站,整洁有序的环境和别具特色的文化墙立刻让人眼前一亮,休息座椅、充电插座、热水壶、雨具、急救箱,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驿站还设有女性关爱用品专区,充分考虑到了女性新就业群体的特殊需求。
“自从有了24小时开放的全时驿站,我们就算工作再晚,也不用为找不到歇脚的地方而发愁了。”快递小哥袁文磊满脸笑意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社区为骑手们开展了运动会、义诊、冬至包饺子、端午包粽子、元宵节猜灯谜、夏日送清凉等活动,同时邀请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如城市清洁日、反诈宣传、垃圾桶站值守等文明宣传活动。“这里给了我好多特别的体验,很开心。”美团骑手贺江春说。
据悉,西三旗街道以党建引领推动新业态群体与基层治理“双向奔赴”,构建“1+28+4+N”服务网络(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8个社区党群活动场所、4个商务楼宇、N家工会暖心驿站),形成全域覆盖的阵地体系。
共治“新”阵地激活“新”动能
如何让工作灵活性大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西三旗街道清缘西里社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治理方程式。
“1号楼拐角处路面存在塌陷。”“楼道内堆放废弃物品。”“好的,立马找人处理。”近日,在配送途中,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将发现的隐患以“照片+位置”的形式上传至清缘西里社区“旗领驿家人”的微信群中,不一会,就得到了回复,问题被及时处理。
据介绍,小哥们上传问题线索的“旗领驿家人”微信群,包含街道党群办公室工作人员、社区书记、社区工作人员、物业负责人等。小哥们担任社区副楼长、社区网格员、巡逻员,通过微信群每天上报社区的大情小事。
“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每天穿梭大街小巷,有着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作为我们的‘前哨兵’,帮助社区解决了很多问题。”清缘西里社区党总支书记赖红霞介绍,他们以“照片+定位”的形式提供楼道堆物堆料、卫生死角、楼道灯或路灯不亮等有效问题线索,我们和物业等立刻响应解决问题,这能有效消除不少安全隐患。”
将拍到的问题上传到微信群,问题就能很快解决,快递员小李有感而发:“‘拍着拍着’就融入到了这个社区、融入到这座城市。”
“之前送餐路上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想管但并不知道该报给谁,该怎么处理。有了这个群之后,找到了组织,自己也像找到了另一个家。”快递员小李说。
据社区统计,通过发动快递小哥、外卖骑手随手拍随手办,平均一周能解决近20件社区隐患。“我们也制定出台积分管理办法,希望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通过线上学习、参与活动、志愿服务等获得相应积分,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定奖励,量化其融入基层治理的参与度、贡献度,并作为礼品兑换、街道评优和企业内部激励的重要依据。”赖红霞说。
从“配送”到“共治”,西三旗街道用一张地图、一座驿站、一套机制,书写了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答案。未来,西三旗街道将继续聚焦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场景优化、服务优先,持续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凝聚与融入基层治理“双向奔赴”,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家”的温度。(记者 吴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