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09:26
冬季供暖事关“民生温度”,顺义区杨镇聚焦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取暖、镇中心区集中供暖两个重点领域,围绕供热类诉求办理解决,持续做好冬季供暖保障,辖区供暖类诉求量连续三年大幅下降,2024年—2025年供暖季期间,诉求量同比下降43%,有效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
前端处置,优化农村取暖“硬举措”
据悉,杨镇地区现有煤改清洁能源设备17249台,涉及16052户,占有量全区第三,均已过质保期,存在设备老化等问题。对此,杨镇地区党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煤改清洁能源领域诉求量同比下降73.68%。
引入专业团队,打造运维服务圈
针对设备多、分布广的特点,构建“镇、村、专业团队”三级运维体系,设置镇级调度中心,实时受理36个村报修诉求,并即时派单给3家专业运维企业,形成覆盖全镇域的服务网络,确保“10分钟内电话响应、2小时到达现场、4小时完成维修”,本供暖季累计上门服务3058次,为群众维修设备问题3077件。
坚持“冬病夏治”,提前化解隐患
配备维修人员55名,2024年10月底前在全区率先完成所有设备的巡检,排除故障问题1500件。启动西庞、大三渠等村的变压器增容项目,每村各新增1台变压器,有效解决阶段电力供应问题,设备报修率下降40%。运维企业提前储备压缩机、水泵等常用易损配件4000余件,确保故障得到及时修复。
设置专项资金,减轻维修负担
针对设备老化带来的维修问题,建立政府兜底保障机制,设置3项资金支持,在市区两级补贴200元/户的基础上,镇级为每户再补贴100元维修费用,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435万元。每年为村级发放电力维护抢修补贴86.2万元。预留50万元备用金,对于非人为原因导致的设备损坏提供“免费换新机”服务。
优化服务,保障集中供暖再升级
杨镇集中供暖区域涉及双阳、澜庭等5个小区居民及顺义区第二医院、杨镇一中等10家企事业单位,集中供暖面积达70万平方米,覆盖面积广、老旧小区多。
升级改造,提升供暖能力
针对双阳小区建成年代早、供暖不稳定问题,将热力管线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范围,新铺设及更换防腐复合保温管1.1万米,有效提升供暖稳定性。在澜庭小区等4个换热站引入智能供热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供热情况、采集供热数据、调控供暖负荷,确保居民家中温度适宜。
提前行动,开展设备检修
2024年6月份组织辖区2家供热单位开展设备检修,供暖季前完成所有换热站检修维修,修复供热管线250米。2024年9月起,采用家家走到、户户遍访的方式开展入户巡检排查,结合发现的末端供热不稳等问题,安装智能调节阀176个,完成2100户平衡阀的更换。
网格服务,保障室温达标
实施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内设置2名专业维修人员并向居民公开联系方式,实现“居民-维修人员”实时对接,累计解决故障问题48项,解决率100%。提前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2月初,北京大风低温天气期间,供热机构及维修人员全部在岗,快速解决鑫园小区、澜庭小区2处漏水隐患,保障居民正常采暖。
加强管理,筑牢冬季取暖保障网
及时响应,快速办结
开通镇级“供热直通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接听,接单后立即上门排查,及时解决各类群众诉求46件。将重点疑难类诉求纳入早调度,明确解决途径、解决时限,村居、供热单位“领任务”,及时反馈办理进展,有效化解设备安全等问题5项。
监督考核,源头保障
严格运维企业考核,聚焦群众反映的室温不达标问题,“吹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辖区2家供热企业检查热力管线、供热设备运行,排查消除供热问题8项,为5户解决末端供热问题。
消除隐患,保障安全
建立出租户、孤寡老人等重点人员台账,安装火灾自救逃生器材、一氧化碳报警器各400件。安全、消防等部门联合对供热站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用电环境进行检查,整改问题隐患5处。通过发放折页、联合开展知识宣传等方式提高群众应急自救能力,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杨镇围绕群众所需所盼,从细微之处着手,用心用力用情办好群众的身边事、切身事、烦心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了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顺义区杨镇
校检:申瑞秋 张萌
审核: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