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20:07
科技是破除障碍的利刃,更是照进残疾人生活的暖阳。在北京,科技助残正从实验室走向千万家庭:一副轻巧的AR字幕眼镜,让听障者首次在脱口秀现场捕捉到笑声的波纹;一套智能外骨骼,支撑脊髓损伤患者挺直脊梁,踏出受伤后的第一步;一条融合5G+AI的无障碍导航路径,为视障者撕开“黑暗迷宫”的一角,指引他们独立走向目的地……这些由政府政策扶持、科技企业攻坚落地的成果,正在重构残疾人的生命轨迹。
即日起,北京残联新媒体平台将推出“科技助残·北京答卷”系列报道,聚焦企业创新故事、产品应用场景与用户真实反馈。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窗口,展现科技助残的北京经验,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无障碍未来建设,共同书写“同心汇爱、共享美好”的新篇章!
“最怕深夜接到家里的电话,又不敢不接。”这是许多独居老人家属和残障人士照料者的共同心声。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在2019年至2022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报告的2324577例跌倒病例情况中,近四成跌倒发生在家中,60岁以上群体跌倒后骨折率高达36.84%。对于肢体残障人士和独居老人而言,一次意外跌倒可能引发二次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无感监护、及时救援”,成为破解居家安全难题的关键。
2024年,华为推出AI辅助康养传感器,以毫米波雷达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为老残人群打造全天候安全守护方案。这款仅手掌大小的设备,通过非接触式监测和智能分级告警机制,让科技关怀渗透至居家生活的每个角落。
AI辅助康养传感器产品展示,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该设备对于辅助监测老人不慎摔倒致残、残疾人因跌倒造成二次损伤、从床上跌落、因不适而倒地不起、在家中不同空间长时间滞留等情况均有优秀的识别效果,结合AI大模型应用,综合准确率高于95%。同时在卧室能够有效地判断目标人群的体征或睡眠状况,实现对目标人群的7x24小时安全守护。
与此同时,这款设备还具备智能的分级报警机制,可识别人体状态,对突发情况进行智能辅助检测。对检测告警进行智能分级,通过APP、小程序、短信及电话服务等方式进行告警提醒,形成“检测-告警-处理”的流程闭环。重大风险直接拨通紧急联系人电话,一般事件则在智慧生活app中详细记录,想查看的时候随时查看。AI辅助康养传感器配合华为智能门锁系列产品,在发生紧急异常情况时,还可以生成临时密码,方便相关人员及时上门救助。
AI辅助康养传感器的跌倒辅助检测报警功能,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传统监护设备依赖摄像头或可穿戴装置,易引发隐私担忧和使用抵触。“总觉得被人盯着,连换衣服都不自在。”AI辅助康养传感器设计有安全隐私保护功能,设备没有摄像头,不拍摄画面,仅通过毫米波感知人体空间内的状态,可以放心安装在卧室和卫生间等私密环境。原始数据在本地即可检测分析告警,消除隐私泄露风险。
AI辅助康养传感器是华为在医康养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从华为全球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空间智能重点实验室,到丰富的全屋智能设备,运动健康设备,生态设备,再到华为的Harmony OS平台,联合伙伴,建设科学睡眠体系、科学看护体系等,最终为用户提供贴心、安全、舒适便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AI辅助康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天花板上,这个小小的装置毫不起眼。它不会打扰老人看报的雅兴,亦无需残障人士适应复杂操作,却能在危险降临时发出第一时间的求援信息。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守护者,让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化作细水长流的陪伴,让“老有所安,残有所护”有了更温暖的诠释。
来源:综合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