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11:19
3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启动建设。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将绘制人体中全生命周期的细胞时空演化图谱,打造数字细胞人工智能(AI)大模型,构建数字生理人,创新生物医疗检测新范式,开辟生物医药研发新赛道,在试剂、仪器、软件和数据等方面产出一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和产品。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人体由约40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从受精卵开始,历经增殖、分化直至衰老的全生命周期动态演化过程,就是细胞谱系。解析细胞谱系被誉为揭示生命发育与演变奥秘、操纵生命活动的“钥匙”,也是细胞命运转变的高精度“导航图”。
本次开建的细胞谱系设施,将通过解码细胞谱系预测疾病、筛药验药。该设施将以样品保活存储、空间多组学、先进成像等创新技术和装置研发为核心,集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建出涵盖发育、疾病、衰老三大维度的数字化细胞谱系。
“这就像为生命编写一部详尽的‘细胞家谱’,让科学家乃至公众能够清晰追踪每个细胞的‘前世今生’。”细胞谱系设施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副院长孙飞表示,项目将以自研科学装置为基础,以谱系资源为核心,通过自主开发集成空间多组学技术,建设领先的细胞谱系研究设施。
该设施将建设绘制细胞谱系的自动化工程产线,包含样本预处理、样品存储、多尺度成像分析、多组学分析、数据处理和验证等工艺流程,标准化采集影像组、空间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超微结构组等多种模态数据,建成数字孪生索引的细胞谱系资源库。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产品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突破,生物医学进入数字化时代是必然趋势。当前全球创新药研发平均耗时10年、耗资26亿美元,但临床成功率不足10%,其原因之一在于,药物研发过程是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不能模拟人类生命系统反应。细胞谱系设施将构建高精度单细胞级别的数字生理人大模型,通过回溯、模拟、预测疾病细胞谱系演化,不仅可以精准定位病变驱动关键靶点,还可以在数字人体测毒试药,有望突破药物研发的“死亡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