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我坐上北京地铁“时光列车”,仿佛走进时光隧道,打开了所有关于地铁的记忆:小时候跟着奶奶坐地铁进城的喜悦,工作后坐地铁赶公交上班的忙碌,在末班车的站台上恋恋不舍目送一个人离去……地铁50年牵动了多少人的喜怒哀乐,见证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还有那些讲不完的地铁故事……
20世纪70年代,北京地铁参观券及乘车票
196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周恩来和几位元帅亲自体验了一把。当时北京地铁依然还是战备工程,所以在通车后很长时间不对公众开放。地铁成了全国人民都想看看的新鲜事物,凭证参观,一证难求!
据贺长俊回忆,地铁修完了以后,开始是试运行不卖票的,只能参观。大家觉得新鲜啊,火车在地面跑看见过,地下跑没见过,所以都想参观。外地亲戚朋友来北京,都想托他找张票去参观。
北京地铁从1971年1月15日开始内部开放,售票办法是持单位介绍信到各站买票,单程票价为一角。1976年后,北京地铁由部队转为地方,先后划归北京市交通局、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并逐步实现民用,北京地铁正式通车12年后,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当年,花一角钱坐地铁算是高消费。那时候猪肉也就几角钱一斤,一般工人的月收入也就三四十块钱。当时北京人坐地铁,是来回地坐,根本就没把它当成交通工具,完全是图新鲜观光,许多来北京出差的人,也是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理,是奔着坐地铁来的。
20世纪80年代,首批地铁月票10元钱,这可是地铁真正转为运营的重要标志,打这儿以后,老百姓才真的把地铁当成了公共交通工具。对我们这些70后来说,这时候才开启了对坐地铁最初的记忆,我家住在石景山区古城,大爷家住在前门,以前进城一趟很不容易,所以也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走动来往,地铁一开就方便多了。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坐地铁的经历,当时不过七八岁的年纪,扯着奶奶的袖子走进地铁站口,长长的楼梯好像怎么走也走不完。“这得挖多深的洞啊!”心里禁不住地惊叹。等到坐上地铁,那种两个座的横排座位,我靠窗坐好,眼睛好奇地盯着窗外。一进入隧道,外面全黑了,我吓了一大跳,窗外飞速掠过的黑暗里仿佛藏着什么妖怪,呜呜的呼啸声也似乎是怪兽在叫唤,我差点吓哭了,紧紧抓着奶奶,但是奶奶似乎也很紧张,好不容易挨到下车,还惊魂未定,从此小小的心里就有了一个解不开的疑问:黑乎乎的窗外到底有什么呢?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苹果园地铁站
1994年,我大学毕业正式工作,单位在东单,地铁成了通勤的重要工具。由于车辆少,等待时间长,上下班高峰不比现在人少。记得当时地铁月票非常抢手,从最初的10元涨到18元、40元,公交地铁联票也卖过80元的,我保留的最后一张是专用于地铁的50元月票,后来纸质月票消失了,改为刷卡乘车。
记得那时候,我每天早上七点从古城站上车,当时一号线只到复兴门,我上来后还要坐几站公交车才能到东单,转乘不太方便,当时就总想着,什么时候地铁能通到东单,就可以一直坐到单位门口了。这个愿望终于在我工作六年后实现了,2000年6月28日,这是北京地铁历史上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天,早在1956年北京地铁建设蓝图上规划的地铁1号线全线在这一天贯通运营了,从苹果园一直到四惠东,贯通北京城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形成了。
那些年,我和很多北京人一样,每天乘坐地铁往来于这个城市的很多地方。我经常会在地铁里的报摊买张报纸,举着报纸消磨过这段乘车的时间,那时候地铁里看报纸的人很多,报纸也正处于巅峰的黄金时代;后来我不再是总一个人坐地铁,有人送我回家了,我们在末班车的站台上恋恋不舍地道别,那人的身影走远了还舍不得收回目光,北京地铁默默见证了几代人的爱情故事;后来,变成了三个人坐地铁,儿子两三岁的时候第一次坐地铁,兴奋地望着窗外大笑大叫,全不似我小时候害怕的模样……
2008年,我带着六岁的儿子坐地铁去鸟巢看奥运会,车厢里全是去看奥运会的人,大家举着小国旗,脸上都是兴奋自豪的笑容。这时候的北京地铁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从1969年北京第一条地铁诞生,到2001年奥运申办成功之前的32年里,北京只建成地铁1号线、2号线和复八线共54公里。而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七年里,又开通了13号线、八通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北京地铁从一条线变成了一张网。
从此,作为送给北京市民特殊的新年礼物,每年年底地铁都有新的路段开通,地铁的触角也越伸越远。2023年12月30日,最新的三条地铁线(段)开通试运营,工人体育场站、苏州街站、宛平站、模式口站等多座全新车站也开门迎客。至此,北京共拥有地铁车站490座,其中换乘站83座,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836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就像列车一样,时光呼啸而来,又匆匆离去,在“时光列车”里,我们触摸到的是北京地铁疾驰而来的五十多个年头,也是自己的人生岁月。从首条线路穿城而过,到环形线路绕城而通,再到轨道线网日渐细密;从DK2、DK3车型一路升级为DK11、DKZ5车型,从直流牵引电机到交流异步电动机,从手动控制停车到自动驾驶……几十年间,北京地铁今非昔比,地铁乘客也换了几代人,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早已实现了华丽的蝶变。
来源:《“时光列车”牵出北京人的地铁记忆》
作者: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