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助残(九):AI破壁沟通障碍,可穿戴智能人工喉助力言语障碍者重获“芯”声
北京残联公众号

2025-03-27 19:24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科技是破除障碍的利刃,更是照进残疾人生活的暖阳。在北京,科技助残正从实验室走向千万家庭:一副轻巧的AR字幕眼镜,让听障者首次在脱口秀现场捕捉到笑声的波纹;一套智能外骨骼,支撑脊髓损伤患者挺直脊梁,踏出受伤后的第一步;一条融合5G+AI的无障碍导航路径,为视障者撕开“黑暗迷宫”的一角,指引他们独立走向目的地……这些由政府政策扶持、科技企业攻坚落地的成果,正在重构残疾人的生命轨迹。

即日起,北京残联新媒体平台将推出“科技助残·北京答卷系列报道,聚焦企业创新故事、产品应用场景与用户真实反馈。我们期待通过这一窗口,展现科技助残的北京经验,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无障碍未来建设,共同书写“同心汇爱、共享美好”的新篇章!



AI破壁沟通障碍

可穿戴智能人工喉助力言语障碍者重获“芯”声

语音交互是万物互联的出入口,根据美国国家耳聋和其他交流障碍研究所 (NIDCD) 的数据,语音障碍正困扰着10%人群,如何让有表达障碍的群体能够更好地开口说话?北京芯智睿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智睿声)潜心钻研,凭借前沿科技研发出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或许将成为开启这扇希望之门的 “金钥匙”。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辅助发声设备包括气动式人工喉与手持式电子喉,但都存在使用舒适性差、价格昂贵、发声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且只适用于由喉切(声带切除)造成的失声。区别于传统的技术路线,芯智睿声研发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适用于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语音障碍,除喉切造成的声带损伤,同样适用由于头颈肌肉群机能下降引发的语音障碍,如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渐冻症等,将人工喉的适用范围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图片1.png

可穿戴智能人工喉产品展示

“1秒、2秒……”不到3秒的时间,一段仅靠人耳根本无法辨别的音频,就被轻松地识别并还原出来。芯智睿声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借助石墨烯柔性传感器、灵敏麦克风等检测物理信号,经多模态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出用户所想讲的话,最后通过音色克隆及语音还原技术形成拥有自然音色的语音信号。

图片
图片

患者试用可穿戴智能人工喉

数十名饱受语音障碍困扰的患者积极参与到芯智睿声可穿戴智能人工喉的试用项目中,其中便捷和真实是患者最普遍的感受。这款产品最大亮点之一便是无需植入人体,“一撕一贴”即可穿戴使用,有效降低了因植入造成的感染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在声音输出效果上,这款产品改善了传统设备的机械音问题,较为“还原”用户患病前的音色,并体现出语气中的抑扬顿挫,为用户带来近乎自然交流般的使用体验。“能重新听见自己的声音,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好像找回了患病前的自己,又能自在地和身边人交流了”参与试用的患者表示。

图片4.png

患者试用可穿戴智能人工喉

自主研发之路,向来布满荆棘。芯智睿声在专利、技术秘密和数据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首先,在关键技术与方法原理上,申请了多项专利,形成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网。其次,石墨烯传感器的加工参数及核心算法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大幅提升了逆向工程的难度,确保技术优势的长期稳固。此外,与多家医疗机构和公益组织展开深度合作,收集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并成功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已积累数百小时的高价值数据,为后续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

研发人员进行产品调试

怀揣着“每个人的声音都应该被听见”的美好愿景,芯智睿声CEO王宇峰表示,“未来,我们将致力于语音受损人群语音修复、音色可定制消费级电子产品、语音丧失人群语音重建等方向,借助这些多元化产品,切实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发声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信、自如地参与社交活动,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沟通无障碍,让每一个声音都能在广阔世界中自由传递 。”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

无障碍

编辑:王晓飞

打开APP阅读全文